開放初期 健檢等保單先行

工商時報【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保險局將開放實物給付保單,壽險業者表示,可將現在壽險公司額外提供給保戶的附加服務,如送健檢、遠距照護等轉換為商品,也增加未來保單設計空間,例如可以直接提供植牙、坐月子中心、減肥或健康諮詢等,但如何訂價,是目前最傷腦筋的問題。 壽險業者預估,初期可能是最簡易型、最不容易出錯的保單,例如按年提供健康檢查、坐月子中心等,且可能設計相對短年期,將可能出現的爭議降到最低。 壽險業者強調,同樣的服務,例如13項全身健檢,現在可能要價3萬元,但10年後科技進步,同樣13項檢查,可能要5萬元,壽險業者若保證服務內容,則價格如何「抗通膨」,保單勢必要有「保費調整機制」。 第二是提供服務的機構必須遍及全台,保單才能銷售給所有保戶,如養老機構、醫院、生前契約等都要能服務到全台客戶,壽險公司可能要洽談多家異業結盟機構,但如何確保對方的服務品質?若合作機構結束營業,可能會有折算現金或更換服務單位的機制。 壽險業說,歐洲有TPA(Third-Party Administration)專門負責接受所有保險醫療險給付,再轉給醫院,保戶進行所有醫療,TPA會付款,也算是實物給付保單,但台灣目前無法引進此種機制。 另外一種叫高端醫療,也有外商的保單提供此實物給付,即客戶可以任選全球合作的醫療院所去接受治療,如要去瑞士某醫院治病,保單給付相關費用;但壽險業者也表示,台灣健保保障極佳,醫療品質也高,大部分民眾要出國治療的意願並不高,高端醫療的實物給付在台灣未必賣得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