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聖德: 拚經濟 得靠五大產業

工商時報【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北富邦銀行董事長陳聖德18日指出,台灣資本市場弱,是人口加速老化的遠因,台灣真正需要集中資源大力發展是高科技、金融、觀光、運輸及教育五大產業,作為台灣長期發展的經濟暨社會主軸。 陳聖德分析,高科技產業包含電子零組件製造業、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資訊業等3項;觀光產業則有住宿及餐飲業、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等加總,加上金融、運輸、教育的總和,占台灣GDP比重在過去10年皆穩於30%之上,且能發揮軟硬兼備,人才深耕等長期意義,且能支援邁入高齡社會的人口特殊結構。 全球金融海嘯爆發至今滿10周年,世界各地經濟指標陸續好轉,但也浮現資產可能泡沫等問題,余紀忠文教基金會18日舉辦「國際經濟金融動盪 台灣的深思與因應」論壇,地點在台大社科院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余範英表示,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各國央行先以寬鬆貨幣政策救市,現在由美國領軍升息促成量化寬鬆退場,資產泡沫化風險已然升高,國際間資金流動,影響新興國家利率和匯率,稍一不慎,可能引發新的金融風暴,此次由經濟學者及財金專家在此地討論,緬懷前任央行總裁梁國樹的專業精神及教育家角色,十分具有紀念意義。 世新、東吳講座教授薛琦指出,回顧這十年的變化,從台灣金融業的國際比較,可以明顯看到差異,在四小龍當中,香港、新加坡金融業附加價值占GDP比重,在2016年分別達17.7%、12.3%,是典型的國際金融中心,台灣約為6.7%。 至於金融業就業占總就業比重,台灣一樣輸給香港、新加坡;而金融業每人產值(勞動生產力)比較上,台灣遠落後其他國家,甚至不及後來居上的韓國。 前央行副總裁許嘉棟認為,台灣經濟表現每況愈下,民間投資意願低落,國內企業傾向對外投資,吸引外來直接投資的全球排名近乎墊後,問題的根源主要在投資,而投資的問題根源在「非經濟因素」,長期欠缺溝通協調、整合不同意見,以致政府的決策效能不彰,對大陸崛起的因應進退失據。 陳聖德指出,台灣人的國際資產持有相當高,台灣錢淹腳目,建設卻沒辦法做,台灣的人口老化特別快速,政府應把轉型正義用在建設上,克服中長期人口危機,一個審慎的移民政策是需要的,並聚焦在發展高科技等五大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