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清華培養核電人才 向台招手

旺報【記者賴廷恆╱專題報導】 相較於台灣社會長期以來,「反核」乃至「廢核」的言論、行動始終不斷,對岸北京清華大學日前宣告,啟動核能與核技術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國際人才培養專案,預計自今年起,每年向海外招收30名核電碩士留學生,建立國際核電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合作機制。未來是否將對台灣相關人才產生磁吸效應,值得關注。 北京清華大學日前與大陸中核集團、國家電投集團及中廣核集團,共同簽署聯合培養國際核電研究生協定,啟動核能與核技術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碩士國際人才培養專案,自今年起向海外招收碩士留學生。 陸攬具專業特長新血 事實上,大陸教育部、國家能源局2016年即已簽署《國際核電人才培養合作備忘錄》,放眼培養一批了解核電行業發展方向、具備優秀的工程素養和專業特長,且認同大陸核電技術與能力,國際化的複合型領軍人才、工程技術骨幹人才。 此舉看在台灣相關領域人士眼裡,想必五味雜陳──在台灣教育史上,核子工程研究所曾上演過至今仍空前絕後的「大復活」戲碼。1956年清華大學在台灣新竹復校時,第一個成立的單位即是原子科學研究所;1964年核子工程系成為新竹清華率先成立「唯二」的大學部科系之一,並因應台電發展核能,自1981年起展開雙班招生。 昔日在台灣曾貴為大學聯考第一志願、風光一時,新竹清華核工系所堪稱台灣培育核工人才的重要搖籃;曾幾何時,在全球、台灣反核熱潮下,卻一度面臨招不到學生的危機窘境,1995年先改為「核子工程與工程物理學系(所)」,1997年再度更名為「工程與系統科學系(所)」,核子工程成為新系所的1個學程。 台人才培育斷層10年 自此整整「消失」10年的核工系所,原本應已在台灣走入歷史。2007年,新竹清華大學重新成立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招收15位碩士班學生;也成為台灣教育史上首見、「消失又重現」的研究所,隔年並開始招收博士班學生。 當年力促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重出江湖」的清大教授李敏曾表示,就讀核工「沒有見不得人」,清大重新成立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即為凸顯核能發電對台灣的重要,清大需擔負起培育相關人才的責任。 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得以重現的背景,與台灣核工人才培育曾有10年的斷層,而原本預計2009年營運的核四,以及核一、核二、核三廠均有待新血加入不無關聯。但2015年7月起核四廠進入為期3年的封存狀態,如今北京清華又以培養國際核電人才的專案向隔岸「招手」,是否對台灣「核工人」產生影響,仍有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