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保持震盪格局 績優白馬股有望重拾目光

工商時報【元大大中華豐益平衡基金經理人張聖鴻】 根據Wind數據統計,A股自今年6月1日入摩半個月以來,北上資金積極透過滬股通、深股通布局滬深兩地股市,累計淨流入金額超過180億元人民幣(下同),日均淨買入額較上月增加30%,60%MSCI成份股獲得加倉,其中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醫藥生物等行業最受青睞。 事實上在入摩之前,北上資金即已提前在5月開始佈局,單月淨流入額達到450億元,創歷史單月新高,惟6月只過了一半,隨著買入額持續攀升,單月淨流入額能否再創新高值得關注。 從過去一個半月深滬兩市資金流向變化看,2016∼2017年引領大盤攀升的消費白馬股似乎有捲土重來之勢,即2018年3∼4月引領大盤的計算機族群轉為盤整或開始修正,對應至北上資金的動作來看,市場不免又有「外資是否成功抄底」之感,但此仍應與海外法人機構重視基本面、長期投資的習性有關。 隨著今年上半年即將結束,A股上市公司將進入財報公布期,尤其在2017年年報、2018年第一季季報出現不少地雷後,我們認為A股市場越來越重視基本面的風氣將使得具厚實基本面、業績已在拐點之上的個股將會獲得更多的青睞。 即使有來自外資資金的支撐,但滬深兩市的表現依舊取決於本地資金的活絡程度。 今年年初至今,干擾大陸本土資金情緒的原因包括經濟成長趨緩疑慮、金融監管趨嚴、市場流動性偏緊、企業信用違約、中美貿易戰等因素,其中最大的干擾依然是中美貿易戰。 在中興通訊禁運事件看似暫告段落、復牌後港陸股分別爆跌50%、30%之際,6月15日美國總統川普透過白宮聲明正式宣佈,鑒於中國竊取知識產權和技術,以及其他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美國將對來自中國的500億美元商品加徵25%關稅,主要涉及中國科技、2025高端製造等相關領域。 第一批加徵關稅產品總計340億美元,措施於7月6日開始生效;第二批160億美元亦於8月23日生效。美國甚至警告中國若做出報復性反擊,則美國將繼續加徵更多關稅。 不意外的,中國在6月16日立刻宣佈對美國的進口商品加徵25%關稅,其中針對農產品、汽車、水產品等545項、共約340億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開始加徵關稅。 並從8月23日起對同樣16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中國也警告美國若持續追加額外關稅,中國也將採取同等規模、同等力度的反制措施。 從進出口貿易數字來看,500億美元商品佔中國總出口僅2%,但500億美元進口佔從美國進口的三分之一,對中國自身的直接影響有限,但由於雙方對峙的後續發展無法預測,股市情緒冰點將再次發酵,甚至延長,加上2018年5月總經數據已經有轉弱,時序也進入半年報業績預告密集發佈時間,預期盤勢將保持震盪。 但承前所述,海外資金對消費族群、績優白馬股是較為青睞的,中美貿易戰有可能讓大陸政府有更多空間或心力去專注在內需市場發展,預期市場偏好將再朝消費升級靠攏。 再者,陸港科技股前期受中美貿易戰壓抑目前評價都在低檔,尤其電子零組件族群,加上此次美國加徵關稅清單沒有手機供應鏈,隨著Apple、大陸品牌新機陸續發佈,科技硬件公司投資價值有望回歸;同時A股CDR發行、港股新經濟IPO,市場也有望再度重拾對新經濟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