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港觀盤-「業績牛」將引領中國股市前景

工商時報【元大大中華價值指數基金研究團隊】 回顧今年初以來陸股的漲勢,主要是反應無風險利率下降和風險偏好回升所帶來的估值修復,企業營利預期無顯著改善,可見這波牛市僅是「水牛」。從需求端來觀察,大陸經濟增速已經度過快速下降期,隨著逆周期政策轉向,今年初以來投資表現相對較好,財政支出保持高速增長,外貿衰退式順差,總需求大幅下行風險消除。 進一步從宏觀經濟來觀察,近期大陸房地產銷售出現明顯分化,汽車銷售量再度探底,顯示國內需求依舊疲弱;惟工業生產有所改善,高爐開工有所回升,發電耗煤增速亦轉正。儘管2月CPI降至1.5%、PPI保持在0.1%的低位,但3月以來豬肉價格大幅上漲,油價及鋼價皆明顯上漲,預計3月CPI和PPI將出現反彈,預期4月CPI或升至3%左右水準,通膨短期快速上升值得關注。 從流動性來觀察,近期貨幣利率續升、中國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淨回籠操作、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與在岸與離岸人民幣匯率皆保持在穩定區間。 再者,人行公布的問卷調查顯示,今年第一季企業家層面的宏觀經濟熱度指數、訂單指數等皆較去年第四季下滑,居民收入感受和就業感受指數則有所回升,惟物價預期下降,另銀行家宏觀經濟信心指數與貸款需求指數皆有回升,顯示流動性短期可能難再寬鬆。 政策面上,今年3月「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點出整體方案仍是以防風險為主軸,除了明訂經濟增長目標以6%為底線,結構性目標以維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以及環保目標以繼續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外,另有四重點。 一、專項債從2018年的人民幣(下同)1.35兆元增加至2.15兆元,可望帶動全年基建投資,以支持積極財政;二、減稅降費從2018年的1.3兆元擴量至2兆元,包含增值稅減稅、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個人稅減稅及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等,以支援實體經濟。 三、在2018年貨幣供給增速整體偏低的背景下,提出「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以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四、以「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准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採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以期改革國企、民企、壟斷領域,以及國際貿易領域的競爭規則。 資金方面,預期今年外資流入大陸市場的金額將高達700至1,250億美元,主要是繼MSCI納入A股後權重調升(約流入150至180億美元),富時羅素亦將納入A股指數,預計有100億美元的被動資金將流入陸股,再加上外國投資者配置A股權重尚屬低水位。據摩根史丹利統計,截至2018年底,外資持有比例僅占A股總市值的2.6%,預期未來8至10年,外資持有A股比例將上看8%至10%。 從基本面來看,目前市場對中美貿易談判達成協議做了充分定價,若最終達成貿易談判協議,「靴子落地」效應將導致市場進行調整;若未能達成協議,短期將對市場造成較大的波動。 預期全球景氣將放緩,大陸 GDP增速將成階梯式下修,但整體A股企業盈利能力有望在今年止穩回升,特別是短期有降稅減費的政策支撐,中長期有技術創新的投入,可望帶動陸股走一波企業營利驅動的「業績牛」走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