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區 中國新經濟心臟

旺報【記者葉文義、陳政錄╱專題報導】 編者按從30年前的深圳經濟特區,到20年前上海浦東新區,再到當前的雄安新區,大陸每一世代推出「經濟特區」目標均不相同,模式也各異,尤其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不僅要讓外界看到大陸繼珠三角、長三角後的第三步區域戰略,在產業發展策略上,雄安不像深圳及浦東強調接軌國際,而是強調自主創新,這當中的轉折是什麼?政策理念及目標有什麼不同?台商有何切入點?都是此次專題要探討的焦點。 雄安新區橫空出世,除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外,雄安新區也將是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致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曠世代表作,雄安新區將打造「新中國經濟」的創新心臟區域,終有一日華麗轉身為中國的矽谷。 今年4月1日,大陸國務院宣布設立河北雄安新區,官方直接把雄安新區置於與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並列位置,其政治地位不僅遠超過大陸19個國家級新區,戰略高度甚至勝過上海自貿區。 一旦建成 紐約3倍大 雄安新區起步區規畫範圍包括河北省雄縣、容城、安新3縣及周邊部分區域,面積約100平方公里,中期、遠期發展區面積分別約為200公里及2000平方公里。3縣地處河北省腹地,與北京、天津形成120公里的金三角,一旦建成,雄安新區大約將是紐約市的3倍大。 大陸中央如何定位雄安新區,引發各方熱議。習近平曾在國務院會議上定調「雄安新區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進一步闡述,雄安新區定位包括綠色生態宜居新城區、創新驅動引領區、協調發展示範區及開放發展先行區。 大陸發改委學術委員會研究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精闢分析,從大陸經濟發展歷史來看,第一階段在1979至1999年,是輕工業和紡織工業的大發展時期;第二階段2000至2012年,重化工業和裝備製造業的發展;未來的發展將是第3階段,就是創新。所以,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創新中心,應該就是雄安新區的「大目標」。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所所長劉孟俊指出,先前的上海浦東、深圳兩者,均較強調與對外的連結,並注重引進外資,以貿易和產業連結國際,在規則上更多的是強調接軌國際,有點像制度移轉,現在的雄安新區比較不強調這些,更強調的是分散北京資源,以及自主的創新試點。 習親謀畫 具中國特色 劉孟俊指出,大陸的政策上有一個一體兩面的東西是改革和開放,過去的經濟特區講得更多的是開放,這次看起來比較注重改革,是習近平這次的政策思維,較過去的大陸領導人和李克強(強調開放)較為不同的地方。習近平是企圖打造出具有中國自己特色的新區,雄安強調的是資源移轉、資源集中,以及先行先試的試點機制,這種創新是需要大陸自己摸索發展出來的新戰略,可以說是一個大躍進,或是一個很不一樣的戰略走向。 具體定位尚需大陸中央更多細節公布而得,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耀認為,北京是高端產業、新興產業、創新型要素和資源集聚程度最高的地方,如中關村代表國家創新的最高水準,這些新一代資訊技術,包括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無人技術以及航空航太、機器人等走在國際前端的新產業,可能會在雄安新區落地。 另外高校、醫院、研究機構等配套要求相關的產業、機構、甚至政府財金部門及央企總部等,都可能疏散到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