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面缺損 電腦導航、3D列印輔助重建

以往的顱顏面手術,端賴整形外科醫師的經驗來重建;然而眼睛及經驗是有盲點的,在中度及嚴重顱顏外傷後變形、頭頸腫瘤切除後之嚴重缺損及先天畸形的病患上,往往重建後的對稱性及立體結構是不如預期的。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整形外科系主任廖漢聰表示,隨著科技的進步,現代顱顏重建醫學已經由傳統經驗醫學進入電腦輔助的精準醫學,藉由電腦導航輔助系統及3D列印科技,可讓整形外科醫師在手術中可更精準的重建臉部的對稱性及立體感,也可在手術中避免傷到重要的器官,而減少併發症的產生。 50歲雕刻師傅彭先生,車禍撞傷左臉,一開始臉部腫脹麻木感以為只是撞傷,回去只冰敷休息,因為趕工也沒就醫檢查,過了幾個星期,隨著臉部瘀青及腫脹的消散,卻發現左右臉越來越不對稱,左邊的眼睛也越來越往下掉及內陷,兩邊眼睛的位置不對稱,造成複視而無法工作,且左臉的麻木感也沒有改善而趕緊就醫檢查,經電腦斷層掃描檢查才發現,是左臉嚴重顴骨位移性骨折及眼眶骨爆裂性骨折。 醫師表示,彭先生在受傷後的2~3個月才就醫,骨折已癒合在不正常的位置上,藉由電腦導航手術,可在手術前經由電腦影像設計軟體,將未受傷的右側眼眶窩及顴骨使用電腦軟體的鏡像功能,成影到左側受傷的眼眶及顴骨,模擬出對稱的眼眶及顴骨結構,再將模擬好的影像資料輸入導航機台裏,在手術中經由人機介面的整合,可即時就知道眼眶及顴骨復位的位置是否剛好在對稱的位置上。 此外,導航系統也可告知你附近重要的組織如視神經,以避免手術中產生視神經受損失明的嚴重併發症。這位雕刻師也在導航手術後恢復了左右對稱的臉型及眼球的位置,複視也因此獲得改善而可繼續從事他最喜歡的雕刻工作。 另一名65歲的陳先生因為口腔癌手術及電療後,產生了下顎骨的缺損,進而導致顏面變形及上下牙齒咬合異常,無法咀嚼進食,只能靠鼻胃管管灌進食。藉由現代電腦科技的輔助,可在手術前先在電腦模擬病患原來正常的下顎骨,再將模擬好的下顎骨使用3D列印機列印出來,再將鈦合金骨板以3D列印出模擬下顎骨當模板,預先彎成下顎骨的形狀以利後續重建使用,重建後的下顎骨即會更趨近原本病患的下顎骨形狀,如此就更可得到精準對稱的下顎骨及正確的咬合及顳顎關節功能,陳先生也在3D列印的輔助下恢復了下巴的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