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TTIP觸礁,美國自由化翻轉,台灣淪為與北韓「平起平坐」?

美國總統歐巴馬任內推動規模最龐大的自由貿易協定計劃─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議)及TTIP(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夥伴協定),竟雙雙面臨難以為繼的窘境。如果與TPP有競逐關係的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快馬加鞭完成,台灣的出口與對外經貿將面臨更大風險。

歐巴馬任內先後推動了兩大區域經貿組織TPP與TTIP,這兩大經貿組織不僅是為了美國的經濟利益而已,其中更隱含美國在全球地緣政治維持霸權的企圖。以TPP而言,就是老美「重返亞洲」最重要的佈局,藉以對抗中國崛起後,政治與經濟影響力輻射全亞洲的趨勢。

如果老美成功完成TPP與TTIP,等於是以美國為核心,同時抓住跨大西洋與跨太平洋的主要國家,未來數十年,美國仍可穩坐全球經貿霸主與國際經貿規範的制定者寶座。

不過,這兩大經貿組織是否能成功,已出現大大的問號了。TPP在去年8月完成12個會員國的談判,堪稱去年全球經貿大事。但作為主導TPP的老大哥,歐巴馬卻未能讓國會儘快通過,到總統大選開戰,國內反自由貿易浪潮讓TPP成為選舉毒藥;共和黨的川普固然明確且百分之百的反對TPP,民進黨的希拉蕊也從有保留的支持(或反對)走到反對立場。

縱然即將啟程到中國參與G20會議的歐巴馬,要繼續在亞洲倡議他的TPP,但對一個任期進入倒數計時的總統而言,意義已不大了,TPP的命運就此被丟入高度不確定性中,掌握其命運者是下任總統了。

川普如當選,可以百分之百確定TPP一定胎死腹中─沒有美國參加的TPP,其實意義也低得多了;如果是希拉蕊當選,鑑於美國退出TPP是對亞洲盟邦嚴重的失信,對其在此區域的領導有重大傷害,她未必會退出就此不參加─日前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訪美時就強調「 TPP 關乎美國在區域的領導力,希望美國政治人物要仔細考慮」。但要「轉彎」也會相當辛苦,無論如何,TPP的風險是提高了。

至於TTIP,日前德國副總理兼經濟部長蓋博瑞就表示,就他來看,美國與歐盟的自由貿易談判實質上已經破局,只是沒人敢承認罷了。他的用語是:「與美國的談判事實上已經破局,因為我們歐洲人當然不能屈服於美國人的要求…沒有任何進展」。雖然隨後歐盟就反駁表示「協商還在進行,執委會取得穩定的進展。」但顯然前途坎坷不樂觀。稍早法國總理也才表示,如果TTIP不考慮歐盟的利益,就不可能簽署該協議。看起來,老美要擺平歐洲盟國恐怕比說服亞洲盟國難上百倍,TTIP成行機會較TPP更低了。

如果老美跨兩大洋,繼續牢牢掌握全球經濟發語權與經貿規則制定權的霸業成泡影,引領全球20多年的自由貿易風潮,是否會因此反轉?還是只是一次暫時性的頓挫呢?無論結果為何,對台灣而言,顯然都是風險增高。

台灣確實面對著經貿邊緣化風險,原本與台灣簽署FTA(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就少,出口只有10%不到可享FTA的優惠,企業界期待甚深的兩岸貨貿已確定終止談判了。相較之下,韓國則已與全球主要大型經濟體都簽下FTA,覆蓋率達7成左右,強弱立判。儘快加入TPP,是蔡政府目前提出的解方─幾乎也是唯一的答案。

如果TPP如期待的上路,台灣也能儘快加入,雖然時效已差,但至少可紓解經貿邊緣化壓力。一旦TPP無法上路,或是少了老美這位大哥大,表面上好像其它國家亦不可能受惠,反而對台灣有利。但問題是另一個由中國主導、可與TPP抗衡的RCEP預定今年完成談判,以現有兩岸關係,台灣絕無可能加入。

一旦RCEP上路而台灣又未加入TPP,台灣在亞洲就算是被邊緣化了。因為RCEP包括東協10國加上中國、印度、日本、韓國、紐西蘭、澳洲等6國,亞洲稍有規模的經濟體全入列,台灣是斯人獨憔悴,被排除在此區域組織之外,在亞洲經貿的地位淪落到與北韓、孟加拉等國「平起平坐」。

這既是台灣的遠慮、更是舉目即見的近憂,蔡政府可有解方?亦是難有解方,只能「多拜拜」,祈禱不會走到那麼一步?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TPP美國撞牆 日本憂心 台灣當自強?
王文專文:與其談TPP不如談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