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七一遊行人數減 轉型公民社會

人權陣線發起的七一抗議遊行。不過,參與遊行的人數明顯較過去數年銳減。

【台灣醒報記者陳玨明香港報導】香港政府今天慶祝回歸中國18週年,但民間社會就一如以往,頂著攝氏逾30度的高溫,舉行由人權陣線發起的七一抗議遊行。不過,參與遊行的人數明顯較過去數年銳減。

遊行隊伍在下午三時半從香港維多利亞公園(維園)出發,龍頭在下午5時15分左右已抵達金鐘政府總部東翼終點,前後不足兩小時;至於龍尾人群,更在起步約一小時後,即下午4時半左右已全部離開維園,跟去年龍尾在入黑後才離開妢園,明顯有很大的落差。

經歷去年佔領運動後,香港市民雖展示了爭取民主的決心,但最終未竟全功,未能令中國同意讓香港落實真正的普選,僅有的「成績」,只是立法會最終把港府提出的具篩選元素的普選方案否決。面對爭取民主之階段性結束,抗議者暫時失去明確方向,故減低了市民走上街頭的意願。

泛民主派中公民黨黨主席余若薇分析,遊行人數較少可能是政改案已被否決,市民較為安心。亦有市民認為,自梁振英出任香港特首後,港人參加了多場的遊行,卻一直未能對政府及梁振英帶來壓力,不少人感到累了,故放棄今年「上街」。

事實上,港府早在七一前,亦特別為遊行「降溫」,梁振英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不約而同表明放下政改,後者更稱自己以後會「主動收聲」(閉嘴的意思),不再談論香港政改問題,又稱要專注民生事務,以圖減低香港人的怨氣。

然而,港人的怨氣卻不見得因此消失。今年遊行多了一些民間團隊參與,不少更是在過去一年新成立,亦有各界專業人士組成新的關注社會團體,還有青年人組織及以高舉本土議題的組織,令七一遊行的訴求更見百花齊放。

在提出訴求以外,不少團體同時呼籲市民一同建立公民社會,例如提倡社區公民約章運動,鼓勵市民從社區開始,重建香港民主運動的基礎。看來一場雨傘運動,雖然最後未有即時成果,卻開啟了香港民主運動的新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