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聲震天的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為沉默殺手

許多人都可能有打鼾的經驗,但醫學界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打鼾可能罹患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疾病。打鼾代表睡眠中狹窄呼吸道產生的空氣亂流,而當呼吸道完全阻塞,則形成所謂阻塞型呼吸中止症;這類患者會因為呼吸道不通,在睡夢中產生窒息的現象,進而發生重複性的缺氧及睡眠中斷,造成早上睡醒沒有飽足感,怎麼睡都睡不飽,覺得越睡越累。 呼吸中止症也會造成專注力不佳,常有健忘的問題,且工作時容易出錯,甚至開車的時候容易出車禍。睡眠呼吸中止症與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脂和高血糖(糖尿病)等密切相關,臨床上更有些高血壓病人使用數種治療仍不見起色,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呼吸中止症在作怪。 另外,在一個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分析研究中,首度發現了睡眠呼吸中止症會增加男性罹患良性攝護腺增生的危險性。台灣患者罹患良性攝護腺增生的機會是正常男性的二.三五倍,五十一至六十五歲的男性患者中,罹患良性攝護腺增生的機會更高達五.五九倍。良性攝護腺增生的夜間頻尿可能更惡化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的睡眠品質,進一步影響白天注意力及認知功能的表現。 患者也可能因為頻尿而把就醫重點放在良性攝護腺增生,而忽略自己頻尿的根本原因有可能是罹患了睡眠呼吸中止症,導致治療效果事倍功半。高醫神經科及睡眠中心團隊也將此項全世界首次發表的研究成果正式刊登於國際期刊中。 近年來的研究亦發現,在臨床表現上,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造成大腦認知功能的減退。在影像檢查上,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病人接受核子醫學腦部循環灌注檢查的影像表現,竟然和最常見的老年失智症-阿滋海默症很像,這也難怪睡眠呼吸中止症的病人常常抱怨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變差、判斷理解力下降和憂鬱傾向等腦神經精神方面的問題。 高雄醫學大學的睡眠研究團隊更進一步的發現,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所造成的缺氧,會降低腦部對於睡眠中斷及睡眠干擾的感知,換句話說,雖然因為呼吸中止症產生了嚴重的睡眠中斷,但患者完全沒有失眠的感覺,甚至覺得自己一夜好眠,所以若非有人提醒,他們有可能忽視了自己罹患了呼吸中止症,而延遲就醫,對生活品質及生命安全產生巨大的影響。 對於阻塞型呼吸中止症的治療目前有三大治療方式:外科手術、止鼾牙套與陽壓呼吸器,但各有其瓶頸;外科手術治療只能改善四成到六成的病人,且並不是人人都適合進行外科手術治療,止鼾牙套也只對於輕度和中度呼吸中止症患者較有療效。目前對於睡眠呼吸中止症最有效的治療方式為陽壓呼吸器,病人必須在睡眠當中佩戴口鼻面罩,藉著一台小型機器打出大於大氣壓力的氣流,經由鼻腔灌入咽喉,將原本塌陷呼吸道撐開達成治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