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經濟規模懸殊 但並未失衡

【記者郭宜均台北報導】經濟部國際貿易局3日表示,依據我國海關統計,自2002年兩岸加入WTO後雙邊貿易額逐年增加,2002年我對中國大陸(不含香港,以下同)貿易總額為184.95億美元(占我對外貿易比重7.44%)較2001年107.98億美元大幅成長71.28%,至2008年我國對中國大陸貿易總額逐年增加至982.73億美元(比重19.81%),2009年受到全球金融海嘯風暴衝擊,兩岸貿易額減少至786.71億美元(比重20.81%),2010年從金融海嘯衝擊中復甦增加至1,128.8億美元(比重21.47%),2013年為1,243.76億美元(比重21.62%),2014年1~11月為1,195.01億美元(比重22.08%),近年來兩岸間貿易占我對外貿易比重約在20%~22%之間,未有擴大及失衡現象。 2002年中國大陸在為全球第五大出口地區(出口值為3,256億美元),臺灣為全球第十四大出口地區(出口值1,351億美元);2013年中國大陸是全球第一大出口地區(出口值22,10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比重11.8%),第二大經濟體,臺灣是全球第二十大出口地區(出口值3,054億美元,占全球出口比重1.6%),顯見兩岸經濟規模懸殊是事實,但兩岸貿易並未失衡。 經濟部尊重兩岸共同市場陳執行長德昇有關兩岸貿易失衡的看法,也注意到中國時報社論「經濟不容關起門自己搞」一文的提醒:臺灣地狹人稠是小型淺碟子經濟體,能夠創造經濟奇蹟成為1980年代經濟發展模範生,主要憑藉是臺灣人的努力與政府成功採用自由經濟的開放政策,唯有在自由經濟的制度中,企業家才有活力,唯有在開放政策下,臺灣才能走出去,才有機會在國際舞臺上大展身手。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