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脫鉤?專業、商務來台銳減

兩岸觀光旅遊尚未恢復常態,包括專業交流、商務交流和健檢醫美來台也面臨諸多限制,兩岸民間交流恢復牛步,更無助於緩和兩岸關係。圖為桃園國際機場參加旅行團旅客於航廈內集合。記者黃仲明/攝影
兩岸觀光旅遊尚未恢復常態,包括專業交流、商務交流和健檢醫美來台也面臨諸多限制,兩岸民間交流恢復牛步,更無助於緩和兩岸關係。圖為桃園國際機場參加旅行團旅客於航廈內集合。記者黃仲明/攝影

中國大陸知名影星胡歌日前來台會影迷,颳起「胡歌旋風」,也為冰冷的兩岸關係注入暖流,但可能很少人知道,胡歌這次來台仍是以「短期專業交流」向我方提出「專案申請」,經文化部、移民署和陸委會等機關審查同意後才能入境,是一次「多方協力」下的結果。主演陸劇「繁花」爆紅兩岸的胡歌訪台,會不會只是「曇花」一現的驚喜?

大陸人士申請來台,除觀光旅遊、社會交流(透過親屬關係)外,主要包括:專業交流(包含學術、科研、藝文、體育培訓、媒體駐點、短期專業交流等類型)、商務交流和健檢醫美三大類。據移民署統計,疫情前二○一九年,專業交流、商務交流和健檢醫美的入境人次,分別為約九萬、十萬和三點六萬人,顯示兩岸民間交流依然熱絡。

健檢醫美入境人次 3年來掛零

二○二○至二○二二年因疫情管制,上述三類入境人次大降,專業交流和商務交流入境人次最少時,一年均不到千人,健檢醫美則自二○二一年起「掛零」。而儘管二○二三年起疫情管制已解除,這三類入境人次仍因各項限制因素以致恢復緩慢,與二○一九年相較,去年全年專業交流人次僅恢復約百分之六,商務交流也只恢復二成八五,健檢醫美更掛零至今。

政府管制措施未因疫情消除而回復正常狀態,被認為是在兩岸關係越趨緊繃下,持續「兩岸脫鉤」政策路線,與賴清德總統勝選後提出希望與對岸恢復「健康有序」交流的訴求背道而馳。兩岸民間交流恢復牛步,更無助於緩和兩岸關係氛圍,為台海創造和平契機。

陸人來台 半數15類需專案申請

針對外界質疑,陸委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梁文傑日前回應,大陸人民來台大約有卅個類別,其中十五類已開放到一般狀態,還有十五類需提出「專案申請」,他坦言「我們也正在盤點和思考,可以再開放哪些類別」。陸委會並強調,推動兩岸健康有序交流是既定方向,但應符合我方政策立場,恢復也需要「兩岸雙方相互配合及創造條件」。

然而,相較於我方目前仍對十五類大陸人士來台,要求透過「專案申請」方式提出,大陸方面對台灣民眾赴陸基本已回復至疫情前的狀態,包括個人赴陸旅遊、從事商務或專業交流、媒體赴陸駐點採訪等,與疫情前的申請流程和規範並無二致。

儘管政府就專業和商務交流陸續恢復開放,但部分所謂「放寬」政策實際上卻更為緊縮。例如去年八月陸委會提出陸籍人士來台商務交流新規,有業者直言是「開窄門、走小路」。兩岸學術交流也因為「專案申請」不易,往往只能改為線上進行,降低了交流的實質意義。大陸媒體來台駐點採訪也受限於「一案一審」嚴格規定,兩岸資訊交流隔閡漸深,更不利於緩和兩岸情勢。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獨/與夏克立離婚真實內幕? 黃嘉千驚人預告:驚心動魄
女大生圖書館收男生神秘紙條「以為桃花來了」 打開一看秒社死
媳婦新車遭婆婆擅自借出!大姑攜全家「南部爽玩3天」 網傻眼:直接報警
別再買NY起司餅乾!赴日必購1伴手禮 網讚價格「頂到不行」:台灣貴3倍

看更多相關新聞
拒發醫美簽證 百億產值成泡影
重賞赴陸拍片疑詐騙 藍酸哈綠波特
學術交流受限 對陸研究優勢失
支付更方便!台灣手機門號 可開中國銀行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