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交流受限 對陸研究優勢失

政府開放部分大陸民眾入台交流,但限制仍多,例如兩岸學者來往的專業交流類別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通案性開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開放部分大陸民眾入台交流,但限制仍多,例如兩岸學者來往的專業交流類別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通案性開放。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隨著疫情遠離,政府開放部分大陸民眾入台交流,但限制仍多,例如兩岸學者來往的專業交流類別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通案性開放,形成兩岸學術交流主要障礙。此外,學者指出,兩岸情勢趨於對抗,台灣的「中國研究」轉向防禦性研究,原有的研究優勢正在消失。

經常籌辦兩岸民間學術交流活動的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桂宏誠指出,當前兩岸情勢更差,他近期原想邀請大陸學者來台參與研討會,只得改以線上進行,因為目前仍未開放專業交流,(專案)申請極為困難,且陸方也未必放人。

桂宏誠無奈表示,「我們基本上放棄邀請大陸學者了」。他並質疑相關規定已無法源依據。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政大東亞所特聘教授王信賢提到,主管機關過於嚴格要求交流行程「按表操課」,沒彈性也缺乏人情味,甚至遇過移民署直接到開會現場查勤,造成不小困擾。

大陸內部變化也影響兩岸學術交流,陳德昇指中共廿大後對政治與安全要求更為肅殺,大陸學者擔心違反組織紀律,反讓台灣學者赴陸交流「沒有收穫」,田野調查也難以進行,兩岸形成另一種疏離。王信賢認為中共「總體國家安全觀」下造成的過度安全化,是台灣學者赴陸意願降低的重要原因,包含多部國安相關法規,多起台灣學者入境時遭國安滯留、盤問的案例等,即便有交流也難觸及中國內政議題。

王信賢指出,台灣在中國研究投入沒有減少,但對中國內政研究正在減少,針對假訊息、認知作戰,還有中共軍事威脅等防禦性的中國研究逐漸增加,不過「這其實是台灣內政研究」。他強調,台灣研究大陸享有語言文化親近性,這個「不可替代性」才應是價值關鍵。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獨/與夏克立離婚真實內幕? 黃嘉千驚人預告:驚心動魄
女大生圖書館收男生神秘紙條「以為桃花來了」 打開一看秒社死
媳婦新車遭婆婆擅自借出!大姑攜全家「南部爽玩3天」 網傻眼:直接報警
別再買NY起司餅乾!赴日必購1伴手禮 網讚價格「頂到不行」:台灣貴3倍

看更多相關新聞
兩岸脫鉤?專業、商務來台銳減
拒發醫美簽證 百億產值成泡影
重賞赴陸拍片疑詐騙 藍酸哈綠波特
支付更方便!台灣手機門號 可開中國銀行帳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