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體再生燃料廠拖了三年竟是一場空 中市議員批計畫草率

張玉嬿議員
張玉嬿議員


市府編列三億多元預算規劃設置固體再生燃料廠,市議員張玉嬿等人卻發現,拖了三年一事無成,連設廠預定地外埔綠能園區都改到大里掩埋場,一切重來,27日在議會直批環保局規劃與執行「離離落落」,室內改露天也恐影響效能,招商營運不容樂觀。

張玉嬿表示,台中2019年垃圾焚化缺口均值是84公噸/日,2023年飆至234公噸/日,五年成長近3倍,垃圾沒法妥善處理的風險與日俱增,大型廢傢俱清運由5天延長為10天,真實原因就是廢傢俱難以去化,技術性延長清運時間。

她又說,市府規劃加速去化垃圾,把廢棄物轉製為SRF再生燃料,2022年編一億7千9百萬,2023年編1億3千6百多萬,規劃在外埔綠能生態園區設置固體再生燃料廠,原本是二年設廠,2025年試運轉和營運,如今卻原地踏步走。

張玉嬿批評,環保局與外埔園區廠商還有糾紛沒有解決,所以無法取得土地設廠,現改在大里掩埋場,問題是當初廠址都沒確定取得,為何先編設備和試運轉委辦費,然後再連年辦理預算保留,搞得連場地都要重來,計畫過於草率。

張玉嬿質疑,外埔園區設廠規劃在室內,大里掩埋場則是露天,固體再生燃料廠那麼多設備可以露天搭設嗎?可以依原計畫全廠設置嗎?成品怎麼存放?三億多的預算計畫卻執行的「離離落落」,現在一切重來,恐將影響營運效能。

張玉嬿、謝志忠、王立任、黃守達指出,台中市人口在增加,垃圾就增加,掩埋場活化的效能有限,要想有效去化廢棄物,就要落實新計畫、增加新設備,要求固體再生燃料廠、文山和后里焚化廠汰換都要加速進行,降低垃圾無法處理的風險。

更多新聞推薦

友邦提案台參與WHA再遭否決 外交部:感謝支持台灣,對大會表遺憾與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