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生態工法減碳 植樹造林年增碳匯148萬噸

(中央社記者黃旭昇新北26日電)新北市農業局今天表示,推韌性永續農業及淨零碳排,計畫性植樹造林,每年增加148萬噸碳匯,另也廣植灌木、推生態工法累積減碳,減緩氣候變遷衝擊。

農業局代理局長諶錫輝今天在市政會議報告,為降低氣候變遷對農業影響,以減量、增匯、循環、綠趨勢4大主軸,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

他說,新北市推動有機友善耕作面積,5年來達639公頃,每年可減少445公噸碳排放;同時5年來累計種植805萬株灌木,預計至2026年將累計種植1100萬株,固碳量超過9萬噸/平方公尺。

農業局表示,最會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倉庫是森林,在陸上計畫性植樹造林,每年增加148萬公噸碳匯(碳吸儲庫),預計2026年都市造林將推動到100所學校。

農業局指出,近年與桃園農業改良場合作,鼓勵並輔導青年筍農使用碎竹機,每年處理1854公噸老竹,避免以往的焚燒作業方式,可以減少年碳排1208公噸。

至於破碎後的老竹,農業局表示,可做生物燃料或土壤有機肥,改善地力轉換成黃碳(儲於土壤中的天然碳匯),達到循環永續農業。老竹再活化後,可吸碳812公噸。

農業局指出,為減少紙張耗損,推動行政作業的水土保持審查業務數位化,每年可減少50萬張紙消耗,減少約9500公斤碳排放。

農業局表示,除了回收廢漁網、海漂垃圾減少碳排放,另也在護岸砌石工程與鳥類保育生態系統,推動生態工法,5年來累積減碳2600公噸,相當於6.7座北市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以淨零碳排創造永續農業。(編輯:戴光育)113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