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的飲食習慣可能會造成身體損害!醫師黃軒24日在臉書上發布貼文,表示不良的飲食習慣可能會縮短人體壽命。另外,吃飯吃太快的人脂肪肝風險也高出81%,「用餐時間至少15至20分鐘,細嚼慢嚥才能有健康」。
性情突然大變、睡眠品質變差,小心可能是用錯清潔用品。營養功能醫學醫師劉博仁提到,一名8歲女童近期出現情緒不穩,晚上難入睡等狀況,抽血顯示,她的甲狀腺功能輕微亢進,進一步發現,她常用含有「三氯沙」的漱口水,三氯沙可能干擾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尤其是甲狀腺功能,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風險更高。
每天早上來一杯咖啡,是大多數上班族的日常,不僅可以提神又能消腫。女星蘿莉塔近日在節目中分享,有段時間天天喝特大杯美式,沒想到1年內就胖了15公斤。對此,營養師也解惑,關鍵在於「特大杯」,若長期攝取大量咖啡因,身體會出現腎上腺疲勞症候群,進而容易囤積脂肪。不過醫師蔡明劼則認為,造成肥胖的食物有很多,「你可以怪東怪西,但是最好不要怪在咖啡身上」。
依據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110年大腸癌新診斷個案有1萬6,238人,發生率為每10萬人38.4人,更是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2名,平均每天有44人罹患大腸癌,且近9成的個案是發生在50歲以上的民眾。 大腸癌常見徵兆有哪些? 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要提高警覺 衛福部112年死因統計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規律且及早接受糞便潛血篩檢與大腸鏡檢查是很重要的關鍵。大腸癌常見徵兆包含:大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一下子腹瀉、一下子便秘)、大便變細小、經常性腹瀉或便秘、體重減輕、貧血、裡急後重(排便排不乾淨)。然而可怕的是,大腸癌早期並無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謝文斌在門診中遇到有明顯症狀而來的病人,檢查後常常都已經是中晚期大腸癌,治療起來複雜且困難;而且治療過程與結果對病人及家屬都是一個沉重的負荷。 大腸癌年輕化政府擴大篩檢補助 45歲起每2年1次免費潛血檢查 近年國內與國外的醫學統計數字上看到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統計顯示全國45至49歲大腸癌發生率由2010年每10萬人40.63人上升至2021年48.18人。因此行政院已經宣布2025
長時間維持同的姿勢沒變化,很多人會透過拗手指、轉動頸部等方式活動筋骨,如果同時又有發出聲響,更會讓人覺得舒服,不過要小心,關節發出來的聲響,不一定都是正常的,尤其出現類似搓頭髮的聲音,就得要提高警覺。 #長時間#姿勢#關節聲響#警覺
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如何預防失智症也成了民眾關注的議題。事實上,透過日常飲食也能有效降低失智症風險,營養師建議,除了多吃天然、未精製的食物外,也要減少攝取對大腦有害的食物,像是奶油,每天攝取不超1小匙;以及油炸食物,1週最好不超過1次。
現代人努力運動,以求增肌減脂,但醫師蕭捷健提醒,空腹運動會導致肌肉量減少,也讓人更難減重。若前一晚有攝取澱粉,早上空腹運動則可改善胰島素阻抗,有助血糖控制。因此,打算在早上運動的人,應在早餐或前一天晚餐中攝取澱粉;若未能事先攝取澱粉,運動前至少吃根香蕉。
「交換伴侶」聚會興起?近日一對年約4、50歲的夫妻至顧家醫療桃園分院就診,坦言曾參與新竹地區的「夫妻聯誼」,擔心可能感染性病,因此跨區到桃園就醫,避免在原生活圈遇見熟人。所幸經醫師檢查後並未發現感染跡象,並建議兩人接種HPV疫苗與考慮使用暴露前預防性投藥(PrEP),以降低未來風險,最終兩人選擇接種疫苗。也讓醫師直言,「頭一遭遇這種情況。」
被譽為「最美歐巴桑」也是逆生長代表的陳美鳳,近日接受媒體專訪,暢談如何保持年輕的祕訣。68歲的陳美鳳大方坦承自己有做醫美,食療上也有抗氧化技巧,早上會空腹喝水吃蘋果,且水果都是飯前吃。究竟水果飯前還是
豆乾是富含蛋白質,因此是常見的料理食材。營養師夏子雯表示,超市、或是菜市場,幾乎都是看到黃豆乾,鮮少看到白豆乾,但其實過去為了延長保存,黃豆干常使用「糖烏」滷製,現在多加入合法的食用色素(如黃色4號、5號)提升賣相,「但若是非法工業用染料,具有致癌性,會影響神經與生殖發育。」
28歲的林小姐平時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病,也沒有癌症家族史。她原本只是因為健康檢查發現甲狀腺有結節,便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進一步檢查,沒想到竟意外發現罹患甲狀腺乳突癌。 林小姐的抽血數據一切正常,但超音波顯示右側甲狀腺有一顆約1.4公分、低回音、邊緣不規則且帶有鈣化的結節,經醫師評估懷疑為惡性腫瘤,因此安排細針穿刺檢查。結果病理報告高度懷疑為甲狀腺乳突癌,隨後轉介外科手術切除,術後證實為甲狀腺乳突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目前持續追蹤中,康復情況良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郭雅雯指出,甲狀腺結節其實很常見,大多為良性,但仍有約5%到10%為惡性腫瘤。若超音波發現結節具有邊緣不規則、低回音性、內部鈣化點,或結節高度大於寬度等特徵,便需特別留意,建議接受細針穿刺抽吸檢查,進一步判斷是否為惡性。 甲狀腺癌依組織類型主要分為三大類: 1.分化良好型(約佔90%,如乳突癌、濾泡癌) 2.髓質癌(約佔5%) 3.未分化癌(約佔5%)其中最常見的就是乳突癌,佔所有甲狀腺癌的75%。 手術是治療的主要方式郭雅雯強調,
現代人追求身心健康。醫師張家銘表示,薄荷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薄荷內含的薄荷醇,可降低身體慢性發炎、保護神經、提高記憶力。一項研究發現,讓小鼠反覆吸入薄荷醇,大腦前額葉皮質裡的發炎激素就會明顯下降,只要持續6個月,就可避免大腦退化,記憶力更好。
睡覺真的能夠減肥!且是影響體重變化的重大關鍵!肥胖專科醫師——小吳 吳榛槿醫師在社群分享一則國外研究,人在稍微偏冷的睡眠環境,其實能讓身體燃燒更多能量,有助於改善代謝健康!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從今天開始把冷氣調到最低溫」!
台灣人習慣用熱食待客表達熱情,但長期吃過熱食物,恐增加食道癌風險。無毒教母譚敦慈表示,65℃以上的熱湯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2A級致癌物,比第3類的染髮劑還危險,長期熱熱喝會提高罹患食道癌風險。尤其天冷
一天跑好幾次廁所,可能是身體帶給你的警訊!泌尿科醫師徐振鴻表示,造成頻尿的原因很多,可以從4大症狀來初步判斷,若是小便疼痛可能是泌尿道感染;小便滴滴答答則要留意是否攝護腺肥大。此外,泌尿道腫瘤也可能造成頻尿,建議就醫做進一步的檢查與評估。
78歲的美國總統川普「愛吃垃圾食物」世界有名,他愛吃速食如漢堡、薯條和健怡可樂,紐約時報曾報導,他一天可以喝12罐可樂。不過在美國最近公布他的最新健檢報告卻顯示他健康得很驚人! 雖然川普有肥胖、
[周刊王CTWANT] 這份顛覆性的研究報告耗時多年,由專業團隊分析超過千種食材的營養成分,從維生素含量到脂肪結構進行全面性評估。令人意外的是,長期被貼上「不健康」標籤的豬油,竟以73分的優異表現躋身前10大健康食材之列,甚至超越鱈魚、芹菜、橘子、扇貝、花椰菜等傳統健康食材。研究指...
口臭不一定代表口腔衛生差,也可能是健康警訊。家醫科醫師洪暐傑表示,口腔飄出「腐臭味」,可能和癌症有關,例如口腔癌、肺癌及食道癌等,如果是「水果腐爛味」,可能是糖尿病、酸中毒所致,「尿騷味」則是腎臟疾病,民眾平時應多注意口氣問題。
很多人怕胖不敢吃飯,但研究發現,碳水化合物佔總熱量約53.7%時,體內長壽蛋白「Klotho」濃度最高,有助於延緩老化。醫師黃軒表示,人仍需要食用碳水化合物,可以白米、糙米、地瓜、燕麥輪流吃,有助提升體內的長壽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