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新一代紅外線熱像儀 防疫部署新利器

記者李恬郁/綜合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開發新一代紅外線熱像儀系統,有人臉邊緣偵測、多人同步測量等功能,可透過AI演算降低拿熱咖啡、冰茶的誤判機率,可望成為我國防疫部署的新利器。

隨著「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延燒,不少機關、場所都需要量測體溫,沒發燒才能過關,但使用紅外線熱像儀者,可能被熱飲、冷飲干擾,或熱像儀價格高昂難以負擔。

國衛院今(20)日表示,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廖倫德與博士陳聖夫研究團隊,成功開發新一代紅外線熱像儀系統,具「AI智慧人臉邊緣即時偵測」、「多人同步動態量測」、「體溫警示即時通知」及「證件感應」等四大功能。

廖倫德博士指出,有別於目前耳溫槍與額溫槍皆需近距離個別量測體溫並手寫記錄,新一代紅外線熱像儀具備多重感測鏡頭,距離1至3公尺即可進行熱體溫感應量測,且移動行進間可讓3至6人同步偵測,不須站定位就能測量體溫,同時搭配智慧人臉邊緣偵測演算法,系統會先快速偵測到人臉邊緣後才會進行體溫量測。

此外,團隊還導入AI演算法,可排除人臉以外的非體溫的物品干擾(如咖啡、食物、冷飲),大幅降低系統誤判的機率。而當體溫超過設定標準時,系統除發出警示聲響與自動拍照建檔外,亦會即時透過手機與電腦通知防疫人員,既能有效節省人力與時間,亦有助相關單位回溯所需資訊。

廖倫德說,因應目前的防疫措施,系統也具備整合員工證件感應功能,員工只需先感應證件再進行非接觸式的體溫量測,系統便會幫員工自動建檔,也不需額外使用人工紙筆紀錄,未來也可結合人臉辨識打卡系統進行打卡及量測體溫,有助企業與各式機構落實每日防疫工作。

國衛院表示,透過團隊自行開發的即時熱感應分析軟體、溫度自動化校正技術與AI神經網絡演算法,整合國內新創公司共同開發之微小化雙光熱感應鏡頭模組,可應用於多種平臺(嵌入式系統/一般電腦),有效降低整體布建成本,兼具專業性能與價格平實等優勢,可望成為我國防疫部署的新利器。

國衛院開發新一代紅外線熱像儀系統,可望成為我國防疫部署的新利器。(國衛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