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雅建議台灣:保持冷靜勿懼中國挑釁言辭與行動

(中央社台北17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在台協會(AIT)台北辦事處處長孫曉雅(Sandra Oudkirk)即將屆滿3年任期,她在卸任前建議台灣:別對中國的挑釁措辭和行動驚慌失措,但也別對這些風險麻木。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預計7月初離開台灣的孫曉雅建議,台灣與其夥伴國須找到一條穩健的道路,避免陷入歇斯底里或自滿。

她談到有關台灣迫在眉睫危機或戰爭的論述時說,「我們老是被問說台灣到底有多危險,誠如你所聽聞指稱,台灣是全球最危險的地方。這些隻字片語有時無法真正反映完整的真實情況」。

但她談到中國時表示:「當一個政府、一個國家、一名領袖告訴你他們正在想什麼和規劃什麼,你應該傾聽他們正在說些什麼。」

孫曉雅說,在她擔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的這3年內,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台灣而言是別具意義的轉捩點,對台美深化連結也別具意義。

她說:「烏克蘭抵抗俄國入侵的能力顯然獲得台灣媒體大篇幅報導,特別是在2022年。這確實引起社會大眾關注和討論:『這對台灣具有什麼意涵?』」

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所長郭育仁表示,台美目前的戰略整合程度為1979年兩國斷交以來最高。

不過,並非所有台灣民眾都樂見台美關係日趨緊密。孫曉雅擔任AIT台北辦事處處長期間,正好遇到台灣再度掀起「疑美論」浪潮。這種對美國的懷疑態度,在那些認為台美沒必要對抗中國的選民中特別受歡迎。

孫曉雅強調,對美國支持台灣的意圖或能力展現不信任,部分反映出中國放大疑慮的認知作戰,也部分反映民主國家對一件事意見分歧的正常消長。

許多人問孫曉雅,美國11月總統大選結果是否會影響華府對台灣的支持,她在14日主持任內最後一場記者會時指出,「在美國不論是外交或國內政策,只有對台政策是跨黨派具有廣泛一致的共識,因此我認為,單憑一場選舉未必會改變這一點」。(譯者:洪啟原/核稿:嚴思祺)1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