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成本高漲 賴正鎰盼政府勿再打壓

央行總裁楊金龍6日表示,升息主要是對付通膨,不是用來對付房價,而且「時常給surprise也不好」,外界解讀,此言幾已明示不會升息。(劉宗龍攝)
央行總裁楊金龍6日表示,升息主要是對付通膨,不是用來對付房價,而且「時常給surprise也不好」,外界解讀,此言幾已明示不會升息。(劉宗龍攝)

外傳央行即將召開的理監事會,打算宣布新一波信用管制政策讓房市再降溫,全國商總榮譽理事長賴正鎰說,預售屋去年7月起禁換約後,已逼退短期投資客;今年前5個月買賣棟數增多,是3、4年前預售屋最夯時買進,現在是交屋旺季;其次新青安是針對自住剛性需求推出的政策,希望央行不要再出手打壓。

賴正鎰說,台北市高價宅現行認定標準是7000萬元,但如今工料與土地等建築成本高漲,目前預售屋每坪單價至少150萬元起跳,當前42坪的房子總價就要6300萬元左右,已超過財政部認定的6000萬元門檻,若央行比照辦理,將增加購屋難度。

賴正鎰指出,政府不能「頭痛醫腳,肚子痛貼肚臍」,反而應該是要趕緊做以下三件事,第一個要先解決都更,提高都更審查速度及提升國人住宅安全問題。第二是通膨造成原物料上漲,台北建築成本每坪從12萬元漲到26萬元,高樓層甚至要30萬元,台中也從8萬元漲到15萬元,政府應做好物價管控,比如說砂石價格應平穩。第三是要擴大開放建築移工,目前開放8千及1萬5千名等兩波,希望能持續增加員額,讓建築工地的工資成本能降下來。

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張金鶚表示,這波房巿確實熱過頭了,民眾所得沒增,房價卻漲勢驚人。

對央行恐再祭出打房政策,張金鶚分析,降低第二屋貸款成數確實有其效果及正當性,至於豪宅門檻拉至與財政部相同,政策上兩單位對豪宅認定標準不同,確實有點怪,修正一致較為妥適,但對高價豪宅巿場影響有限。

張金鶚不諱言,這波房價高漲與新青安優惠房貸政策有關聯,但是新青安實施到2026年的7月1日,是有期限的。新青安為政府之前選舉時的政策,那時政府一邊打房,另一邊又推新青安,如今導致這樣的結果,對央行來說,也頗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