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連42年居十大死因之首 死亡時鐘較2022快轉14秒

衛福部公布國人10大死因統計,癌症穩居首位,去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死亡;圖為癌症基因體醫學實驗室。(圖/報系資料照)
衛福部公布國人10大死因統計,癌症穩居首位,去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死亡;圖為癌症基因體醫學實驗室。(圖/報系資料照)
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
2023年十大癌症死因

[周刊王CTWANT] 癌症連續42年居十大死因首位!衛福部公布最新統計,2023年癌症在台灣奪走5萬3126條性命,相當於每9分53秒就有1人死亡,癌症死亡時鐘比2022年快轉14秒。癌症十大死因中,肺癌連續20年排名第一,而胰臟癌、卵巢癌、攝護腺癌相較於10年前排名皆上升。專家指出,共同的風險因子都是肥胖。

衛福部公布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癌症穩居首位,去年造成5萬3126人死亡,占總死亡人數的25.8%。去年癌症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1199人,死亡率上升,但若加計人口老化因素調整後,即所謂「標準化死亡率」,反而是下降,反映出人口老化趨勢。

就年齡觀察,去年癌症死亡有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死亡人數增加以65到74歲最明顯,比前年增加869人。另外,前列腺癌、胃癌則隨年齡增長,排名順位往前,顯示威脅性隨年齡而增加;女性乳癌、口腔癌隨年齡增長,排名順位往後。

衛福部統計處處長李秋嬿表示,去年平均每9分53秒就有1人因癌症死亡,相較於前年的10分7秒,癌症死亡時鐘快轉了14秒。國健署副署長賈淑麗提醒,癌症的共同危險因子包括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不運動、肥胖和家族史,呼籲國人多利用五癌篩檢,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和肺癌,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台北榮民總醫院腫瘤醫學部主任楊慕華說,年紀越長、細胞變異的機會累積越多,因此越容易罹患癌症,而近年健檢及高階影像檢查普及,許多患者及早發現並治療,雖然最後仍死於癌症,但中間的存活期延長了;雖然癌症死亡時鐘逐年加快,但整體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加,代表也有很多早期發現的癌症患者被治癒。

和前年相比,去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沒有變動,肺癌占據首位、肝癌居次。若與2013年相比,攝護腺癌、胰臟癌與卵巢癌死亡率分別上升44.3%、57.5%和28.7%,排名皆上升了1位,來到2023年的第5、第7和第10位。賈淑麗表示,觀察10年來胰臟癌、攝護腺癌、卵巢癌死因排名都上升,共同的風險因子都是肥胖。

楊慕華分析,胰臟癌是胰臟慢性發炎,而肥胖會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兩者確實有關聯性;卵巢癌和荷爾蒙有關,體重過重可能影響荷爾蒙分泌;至於攝護腺癌增加,主要和人口老化有關,和肥胖關聯性較低。

原始連結

看更多 CTWANT 文章
一滴現形3/「一台破車看中我」金主識英雄 科學老頭不服輸年年跑臨床檢驗盛會
年終6個月「每天上班都想哭」 26歲OL不敢離職:出去只能領30K
雲林被點名沒存在感…真相神反轉 曾奪最有錢農會「農民總存款破200億」

看更多相關新聞
十大死因出爐 交通運輸占事故之首
卵巢癌常被誤認為腸胃炎 注意腹部變大、悶脹症狀
增幅為10大死因之冠⋯疫後免疫負債 1.6萬人死於肺炎
每36分鐘約1人確診!40歲以上乳癌患者激增,台灣卻有超過半數女性未曾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