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 公視《藝術很有事》走訪4處台灣建築探索生活與文化

公視《藝術很有事》全新一季〈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以臺北市立美術館《摩登生活:台灣建築1946-1983》展覽為引,實地走訪展覽中四棟建築,專訪本展覽策展顧問及專家、學者等,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吳光庭表示:「建築跟生活文化的關係,基本上是互為辯證的。」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系主任王俊雄表示:「我們不是只在講一個建築的故事,而是在講建築跟它那個時代的故事。」

展覽精選的32個建築案例,與台灣二戰後的生活與文化變遷高度連結,同時還搭配呼應各建築的攝影作品、畫、影片與生活物件,以〈序曲〉、〈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新生活〉七個面向來呈現。

在〈序曲〉中新竹北埔的姜阿新洋樓,在旅遊、產業、影視界小有名氣,這次以現代建築的脈絡來詮釋,是第一回。王俊雄力主將它選入此展,正是因公視時代生活劇《茶金》以姜阿新為故事原型、拍攝場景也在這棟洋樓,看了戲才注意到它的特別之處。這棟混合和、洋、臺,是臺灣建築史上十分特別的類型。在洋式、偏古典的外表下,其實內部空間規畫十分現代,一樓主廳採彈性隔間、不落任何柱子,木隔間移走就成為一個大通間,本展覽策展顧問王俊雄說:「台灣從南到北,從來沒有一個洋樓是這樣做的。它是現代建築。」

姜阿新的長孫女姜蒂玉,還分享了兒時在洋樓中的生活回憶,她還俏皮示範小時候好奇想看來訪的外國人,偷偷爬上椅子、透過隔間上的玻璃窗偷看。

製作團隊也親自探訪清華大學體育館、成功大學總圖書館(今未來館)、天主教碧岳神學院(今碧岳牧靈中心),鏡頭以觀者的視角走入建築物中,隨著走路的韻律,感受建築空間、光影、視覺的變化。

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系主任薛丞倫分析,美援時期,臺灣第一代建築師受到國際樣式的影響。成功大學總圖書館是台灣相當早高明運用水平、垂直、不中軸對稱的樓梯等現代設計手法的大型建築,興建至今65年,現在來看依然不過時。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王俊傑說,為了這次展覽,館中所有的管狀端點的窗戶全部都打開,特別是在領略〈中國復古〉作品之一圓山飯店第二期工程時,觀眾可以透過窗戶看到遠處的實景。

本展覽策展顧問吳光庭表示,〈在地現代〉是在臺灣的這塊土地上,以現存的社會現實、擁有的工程技術與材料去回應現代性的需求。例如清華大學體育館,以傘狀的薄殼方式作為建築結構主體,其特色為「三位一體」,結構、空間、造型同時完成。薄殼施工不易,力求精準。

台南市碧岳神學院(今碧岳牧靈中心)則傳達東方跟西方的靈修概念,善用在地精神與建材的聖堂格局至今不變,更是走在前頭的綠建築。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公視提供)
成功大學總圖書館。(公視提供)

The post 紀錄摩登生活中的建築自由 公視《藝術很有事》走訪4處台灣建築探索生活與文化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