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監管機構將調查AI三巨頭 輝達、微軟、OpenAI反壟斷

輝達、OpenAI和微軟作為AI大贏家,引發外界質疑這3家公司佔據壟斷地位的可能性。(圖片來源/nVidia FB)

美國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6月8日離開台灣前夕,多家媒體報導,美國反壟斷執法機構已決定調查輝達、微軟、OpenAI 在人工智慧熱潮所扮演的主導角色。

《紐約時報》6月7日報導,幾個月來,輝達達、微軟和 OpenAI在很大程度上逃脫拜登政府監管審查的衝擊,但現在情況開始改變。

司法部與FTC將調查3大AI巨頭

消息人士透露,過去一周,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達成協議,讓他們對微軟、OpenAI和輝達在人工智慧(AI)產業的主導地位展開反壟斷調查,這是當局對強大AI技術監管審查升級的最強烈跡象。

司法部和FTC同意分別調查人工智慧產業三大公司的責任。

司法部將主導調查最大AI晶片製造商輝達的行為是否違反反壟斷法。FTC將負責審查OpenAI(聊天機器人ChatGPT開發商)、微軟與其他AI公司達成交易的行為是否違法,微軟已經對OpenAI投資130億美元。

該協議標誌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將加強審查。人工智慧是一項快速發展的技術,有可能顛覆工作、資訊和人們的生活,這兩個機關一直處於拜登政府遏制最大科技公司權力的最前線。

2019年2主管機關達成類似交易後,政府對谷歌、蘋果、亞馬遜和臉書母公司Meta進行調查,隨後對這些公司提起訴訟,指控它們違反反壟斷法。

今年前5個多月,輝達、微軟和 OpenAI沒有受到拜登政府監管審查,但是能夠產生類人文字、照片、影片和音訊的生成式AI機器人在2022年底突然問世,引發AI狂潮,情況開始改變。

監管機關最近表示,他們希望比人工智慧的發展更早一步規範。2023年7月,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OpenAI是否利用收集資料、傷害消費者展開調查。

FTC將調查微軟與OpenAI投資行為

2024年1月份, FTC也開始廣泛調查科技巨頭與AI新創公司之間策略合作夥伴關係,包括微軟對OpenAI的投資,以及谷歌和亞馬遜對另一家新創AI公司Anthropic的投資。

然而,美國對AI的規範仍落後歐洲。歐盟官員去年同意制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規則,來管理快速發展的AI科技,聚焦最危險的利用AI方式。

今年5月份在華盛頓,一群參議員發布AI立法草案,呼籲每年支出320億美元,來推動美國AI科技的領導地位,但是遲遲沒有擬定規範AI的具體新法規。

知情人士(聯邦貿易委員會成員)透露,司法部、FTC針對3家公司的討論會議在上周進入了最後階段。

美國FTC主席麗娜汗(Lina Khan) 今年2月份接受訪問時表示,在人工智慧方面,「FTC試圖從一開始就發現潛在的問題,而不是幾年後,問題已經盤根錯節,更難糾正,才去解決問題。」

司法部將調查輝達AI晶片是否涉及壟斷

輝達、OpenAI和微軟作為人工智慧市場的最大贏家,一直備受關注,這引發外界質疑這3家公司佔據壟斷地位的可能性。

輝達是一家矽谷晶片設計商,是繪圖處理器(GPU、顯卡)的主要供應商,GPU是驅動AI、機器學習等任務的元件,AI崛起後,科技公司競相搶購GPU,帶動輝達營收成長1到3倍之多,過去一年,輝達股價飆漲2倍多,6月5日該公司市值首度突破3兆美元,首度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上市公司。

知情人士表示,業界越來越擔心輝達AI晶片的主導地位,包括該公司的軟體如何鎖定客戶使用其晶片,以及輝達分銷AI晶片給客戶的方式。

至於微軟,是世界上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也成為最大的AI軟體供應商,它持有OpenAI的49%股份,2022年底OpenAI推出聊天機器人ChatGPT,席捲全球,ChatGPT快速回答問題、生成圖像和寫出電腦程式的能力吸引大家目光,這家新創公司迅速崛起為知名科技公司。

微軟的Bing已有ChatGPT功能

微軟已將OpenAI的科技融入自己的產品中,現在,ChatGPT可以為搜尋引擎Bing的用戶產生答案,並協助用戶建置PowerPoint和Word簡報和文件。

《紐約時報》已經向美國法院提告OpenAI 和微軟,聲稱侵犯ChatGPT人工智慧系統生成的部分內容侵犯《紐約時報》新聞內容的版權。

上周,司法部反壟斷部門在史丹佛大學組織一次有關人工智慧的會議,司法部的反壟斷高級官員坎特(Jonathan Kanter)開幕致詞的主題為「人工智慧的結構和趨勢,我們應該暫時停下腳步」。

「人工智慧功能依賴大量數據和運算能力,這可以為已經占主導地位的科技公司帶來巨大的優勢。」坎特指出。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最熱「學區宅」在大同!交易量一枝獨秀、天天成交
醫院「關床潮」仍持續...衛福部挨批美化數字》工會、立委提解方救護理缺工問題
沒有賈伯斯就沒有創新...全球AI競賽火熱開打 蘋果為何慢半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