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別讓過度工作荼毒了你

你是否每天上班的心情都像壓了塊巨石?或因為工作塞滿生活,對人生充滿倦怠和懷疑?被這些暗黑情緒纏繞的你,可能已經「過勞」(Burnout)了。

現代工作型態轉變,加上全年無休的網路世界,每個人下班回家還是要看著手機電腦,帶動著各行各業都出現「無法下班」的情形。工作從來不喊停,大家手機電腦不離身,工作的時間早已遠遠多於經營生活的時間。

尤其,社會氛圍還流動著一種「休假多是偷懶,工作多是勤奮」的潛意識,休息讓人產生負罪感和焦慮,導致了越來越多「過勞」情況發生。但什麼症狀、什麼程度算過勞?如今終於被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定義。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WHO 重新定義「過勞」

世界衛生組織(WHO) 2019 年通過的《國際疾病分類》中,首度把「Burnout」又稱過勞或職業倦怠納入其中,並認為過勞屬於一種「職業現象」(Occupational Phenomenon)。

WHO 的定義來看,根據該手冊,如果某人出現以下症狀(先排除適應障礙以及焦慮和情緒障礙),醫生即可診斷其患有過勞(職業倦怠):

經常有能量耗盡的感覺,或總是感到筋疲力盡。

對工作有倦怠感,或對工作產生消極和憤世嫉俗的情緒。

工作專業效率降低或缺乏成就感。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台灣對「過勞」的定義

然而在台灣,目前仍以「長時間工作」促發「腦心血管疾病」作為過勞的認定,而非將其單獨作為一種疾病。但在勞動部職業安全署網站中定義的「職業壓力」,則較接近 WHO 所描述的過勞(職業倦怠)。

在勞動部「職業壓力預防手冊」中提到的心理症狀包含:工作厭煩及不滿意、注意力不集中、失去自發性及創造力,以及行為方面:生活習慣改變、增加看病次數、增加酒精與藥物使用與濫用、飲食過量導致肥胖,或食慾減退導致體重下降等。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乍看之下,似乎許多上班族都能符合上述這些症狀,但「過勞」這個新興的文明病,其實很難精準地去界定。連心理學專家都說,「研究者在未來是否能夠區分憂鬱症和倦怠的問題,也是將倦怠提升為疾病的主要障礙。

因此,WHO 如今將「過勞」重新定義,無非是為這個新興的現代文明病立下標竿,讓這一個長期存在社會卻始終不被重視的勞工心理問題被看見。

就像德國社會學家 Torsten Voigt 說的:「新版定義就更加確切了。儘管這不是很大的變革,但這項改變卻會讓工作倦怠的人,得到更多的理解。工作倦怠的人終於能被接納為身心狀況真的出了問題。此外,新版本的定義也許會讓這些人更容易接受治療。」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職業倦怠也是病?WHO正式認定「過勞」3症狀。(圖片來源:Netflix)

當你每天深覺工作讓你感到生活黯淡、身心疲憊,千萬不用「硬ㄍㄧㄥ」著往前行,從以上無論是 WHO 的職業倦怠定義或是台灣的職業壓力,當發現自己出現過勞的情形時,請一定要優先照顧好自己。畢竟工作是一時的,身心健康才是我們一輩子的課題。

延伸閱讀:

用更多時間享受生活吧!療養院「10位奶奶爺爺」的人生建言,滿滿智慧與溫暖

心累的時候,來看這3部《精神病》韓劇:想讓身邊的人幸福,要先讓自己幸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