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入型通膨壓力增 林鳳營鮮乳將漲2到4元

國際原物料價格不斷攀升,導致國內基礎乳價每公斤調漲2元,影響層面恐怕很大,首先是味全林鳳營預計7月中調漲售價,各品項約漲2到4元。雖然競爭同業統一和光泉表示暫時不會跟進,但專家預期撐不了太久,主要是國內生產者物價指數(PPI)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增率持續存在「剪刀差」,差距愈大代表廠商愈有動力要轉嫁成本給消費者。先前沒有反映,是因為各家廠商有競爭壓力,加上政府介入勸說。但如今林鳳營開第一槍,又是同質性產品的龍頭品牌,其他品牌跟進漲價的可能性會很高。

賣場內鮮乳選項琳瑯滿目,除了品牌,價格也是消費者選擇關鍵,但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上漲,墊高成本,味全林鳳營預計7月中調漲售價,各品項約漲2到4元。專家示警市場牽一髮動全身,全民生活壓力將跟著上升。

台經院研究院研究員邱達生:「價格會滲透到整個供應鏈,會反映在下游的一些產品,所以這部分當然對未來通膨壓力、持續升高的機會就比較高、比較大。」

面對成本壓力,競爭同業統一和光泉表示暫時不會跟進,但市場預期恐怕撐不了太久,因為台灣鮮乳市場以味全林鳳營占比22%最多,統一瑞穗鮮乳17到18%,光泉則約16%到17%。各家成本壓力都一樣,無法一直吸收下去,但為了避免聯合漲價,會錯開調整時間。

邱達生:「PPI跟CPI年增率擴大的情況,是將近兩位數,一直以來從年初到現在,『剪刀差』還是很大,廠商把成本轉嫁給CPI最主要動機來源。」專家分析,國內生產者物價指數就是廠商成本,轉嫁壓力恐怕勢在必行。酪農協會理事長李恂潭:「我們7月1號開始,基礎乳價有調漲2塊錢,對於我們的成本還是不夠,到年底可能還會有再一波漲價的空間。」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COVID-19的塞港、塞船,再加上通膨以及俄烏戰爭,所以許多農產品的原物料價格上漲。這個會導致畜產品成本增加之後,市場價格會反映。」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飼料價格已達高峰,但產業卻沒這麼樂觀。專家則分析,最終市場波動還得看疫情及烏俄戰爭發展,是否持續刺激輸入型通膨影響。

「鏡新聞」已在MOD508台與YouTube頻道同步播出。

更多《鏡新聞》報導
國文系徵教師「須全英語授課」 台師大:聘外師不足為奇
高通膨失業增 消費者物價指數恐衝破4%
一句「香港加油」遭出征 張學友:盼中國人以理服人

更多相關新聞
萬物齊漲 低收族落入貧窮線下
通膨增壓 鮮乳喊漲…掀萬物齊漲連鎖效應?
怕顧客跑怕查水表 餐飲業苦撐
電費年增3億 柯文哲:北捷不漲價
通膨來襲反映成本 9月車市喊漲
特企/網紅入住民宿遭「人體分析」結果讓他笑了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