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創公司「湊伙」與銀行合作,推出全球首創的「債券團購平台」,讓一般投資人也能投資國內外債券,散戶多一個投資管道,不過債券投資不會因投資金額較低就降低風險,即使是相對安全的債券亦有風險。
農曆假期最熱門的議題非小黑事件莫屬,西螺流浪犬小黑遭人駕車輾斃,引發全民眾怒,後來車主在輿論壓力下,到小黑靈堂上香致歉,該事件彰顯台灣長久以來的流浪犬問題。
台積電上月底罕見的以「超級急件」(Super Hot Run)作法,破例讓車用晶片插隊,此舉表面上是礙於政府及廠商拜託下的行為,然車用晶片對台積電的貢獻極低,尚打亂已擁擠不堪產能,並得罪原有客戶,還大幅提高成本,其背後的原因值得深入研究。
日前主計總處所公布去年的經濟數據,2020年經濟成長率高達2.98 %,在全球經濟體名列前茅,尤其是出口扮演重要的成長引擎。但是我國亮麗數據表現背後,還有幾項隱憂值得關注。跟據財政部1月8日公布的「109年12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資料,顯示我國產業出現K型發展,科技產業表現突出,其中積體電路增221.5億美元,年成長22.1%。然而,傳統產業則是滿江紅,礦產品出口衰退將近五成(-47.6%);紡織負成長17.9%;化學品出口較上年減約一成(-10.8%);機械下滑6.8%;塑橡膠及其製品減少5.8%。
原本多數人以為疫苗問世後,就能進入童話最後篇章,從此就可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孰不知疫苗產量有限,不僅窮國拿不到,就連許多西方世界國家都沒著落。政府沉浸在防疫有成的讚美上,貽誤疫苗採購時機,取得疫苗遙遙無期,所幸執政黨可將問題丟給疫苗民族主義。
美國總統拜登本周簽署「買美國貨」行政命令,提高聯邦政府採購美國製造產品,各國股市聞訊重挫。值得注意的是,這應只是強化美國製造業的第一步,同時也提供具製造優勢的台商難得的商機。
美國狂人川普總統終於下台了,四年任期內瘋狂行徑讓人訝異。尤其針對中國大陸的作為更是前所未見,受影響最深的大陸,本可利用這個機會,提升國際影響力,然其卻反其道而行,而重挫中國的國際形象。川普施政主軸為「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並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目標,推行獨斷獨行的單邊主義。長期堅持全球化、抨擊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已變成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川普主義。
隨著選後的紛紛擾擾事件逐漸退去,美國新總統拜登於美國時間1月20日(台北時間1月21日)正式上任。全球經濟大國的新經貿政策,受到普遍的重視,亦將對台灣產生影響。
近期台灣國產豬肉,不因萊豬進口而受影響,反而呈現飆漲態勢,我國養豬產業似乎更具競爭力。然而根據日本經驗,這只是短期現象,未來進口豬仍可能重擊台灣養豬產業。
因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批評政府六都房價負擔偏高,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竟公開留言批評「時代蟑螂有夠髒」。此一事件引發大眾關注,讓我們藉此檢視政府的居住正義政策,也凸顯傲慢的蔡政府團隊藐視國會的問題。
2020年底大驚奇之一,便是歷經七年35輪的折衝的《中歐全面投資協議》(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簡稱「CAI」)完成談判。除了協議亮麗的內容之外,背後的美中對抗角力更是焦點。
新冠疫情期間,政府為刺激消費,發放三倍券,各部會也發放旅遊券,交通部亦推安心旅遊補助方案,各項消費券的效期於2020年底屆至,行政院勢將釋出極為樂觀的報告。惟從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消費數據觀之,其效益恐相當有限。
轟動中國大陸的螞蟻集團反壟斷調查案,千絲萬縷的金融問題,竟然在短短一天的調查,就草草結束。該事件政治力介入鑿鑿有據,目的在於殺螞蟻儆猴,連第一大民企都被處理了,其他公司莫不引以為戒。
台灣為推動都市更新,視容積獎勵為靈丹,長期實施效果相當有限,卻產生諸多後遺症。行政院12月17日會通過《都市更新條例》相關條文修正草案,再次祭出容積獎勵。
社頭織襪節近日風光落幕,經濟部長也到場,並表示不會受RCEP影響。織襪產業出口受挫由來已久,政府卻長期漠視該問題,讓社頭織襪整體產量十年來腰斬,出口數量更腰斬再腰斬。
緯創印度工廠驚傳暴動抗爭事件,原因眾說紛紜。凸顯供應鏈重新布局時,台商投資不單僅是考慮製造成本,還應納入投資國風險評估,並事先防範相關風險。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根據媒體報導,政府將要推動實價登錄制度的改革,包含納入預售屋、門牌揭露與自售或委託等全面納管。這樣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仍有許多問題漏未處理。 實價登錄2.0主要內涵 2011年通過地政三法(《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與《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修正,隔年8月1日啟動實價登錄制度(1.0);2018年5月行政院通過的「實價登錄2.0版」(草案),然而最後卻緊急踩剎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改推張宏陸版的修正案,於2019年7月完成修訂《平均地權條例》,於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將買賣義務人由地政士等,修改為買賣雙方;申報時點則由登記後30日內,改為買賣登記時同時申報;並修改處罰規範。卻將門牌揭露與預售屋即時登錄全都刪除,與民意期待差距甚大,而被嘲諷是閹割版。 引述內政部新聞稿,行政院會10日通過內政部擬具的平均地權條例等三法修正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這次修法主要將預售屋全面納管並須即時申報、揭露完整門牌(地號)、增加主管機關查核權及屢不改正加重處罰等。 新版無法完全解決實價登錄亂象 觀察政府實價登錄2.0主要內容,其實主要內容就是2018年的行政院版,沒有新增太多的實質內容。若能刪除去識別性,並將預售屋買賣納入,確實有助於提高資訊透明化,防範預售屋炒作及減少價格哄抬及消費糾紛等功能。然而,除了這些之外,現有的實價登錄仍有許多亂象,破壞房價透明化。舉其犖犖大者: 首先,以贈送裝潢或家電方式提高房價:某上市建商就經常採取此做法,新莊某重劃區價格直直落,筆者查閱實價登錄網站,卻發現該區域特定建商的房價,卻沒有明顯下跌,前去看屋時,才發現這建商就是以贈裝潢的名義售屋,連選擇不要裝潢的權力都沒有。由於建商提供的裝潢價格不斐,如此就能造成與成交價數百萬的落差。 其次,車位混充:由於車位的登錄缺乏明確的規範,房屋與車位一同銷售,就容易有上下其手的空間。常見的作法,就是低報車位的價格,將差額灌水到房屋上,如此一來就會讓房屋的每坪單價為之提高。 第三,公設混亂:我國公設原本就缺乏明確規範,實價登錄又未明確規定必須登錄公設相關面積及價格,成為房地產主要交易糾紛之一。 第四,資訊更新頻率過低:一開始實價登錄的資訊每月更新一次,自2017年12月起,改為每月發布3次,於每個月1日、11日及21日更新。房地產市場變動劇烈,即使10天更新一次,都難以反映市場概況。 釜底抽薪 政府推動實價登錄改革屢次受到建商、仲介業者及地政士等利益團體的干擾,讓許多該揭露的資訊,都付之闕如,與實價登錄透明、即時、正確三大目標相距甚遠。盼政府能釜底抽薪的確實面對問題,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改革。
央行總裁楊金龍宣布抑制炒房四大限令。觀察央行管制的內容,主要針對法人與大戶購屋,並對建商貸款設限,此舉確實對於不動產炒作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可惜的是,對於銀行對於一般購屋的貸款,卻沒有任何的限制。
日前驚傳全球最大的代工廠-鴻海,打算將部分中國大陸產線移轉至越南。在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方興未艾以及RCEP簽署之際,該事件背後有幾項趨勢,頗值得關注。
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日前閉幕,雙方並簽署為期5年的合作瞭解備忘錄(MOU)。總統蔡英文透過臉書指出,雙邊合作關係不斷深化,台美的全球夥伴關係再次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