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目前正在哥倫比亞召開2024年度的「生物多樣性會議」。國際知名保育團體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也在這個時候發表最新的樹木物種分析報告,報告中指出,16000多種的樹木,因為濫墾濫伐、外來物種入侵與病蟲害、氣候變遷等因素,而瀕臨滅絕的危機。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近期發布的《2024年地球生命力報告》顯示,自1970年以來,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已下降了73%,目前有超過4.1萬種動物面臨滅絕威脅。對此,人工智慧「Gemini」列出了11種可能在2050年消失的動物,並分析了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
台灣的生物多樣性、逐年減少,原因之一是外來種入侵嚴重,擠壓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像是早期被大量引進海岸線,用來定沙和防風防潮的「海茄苳」 外來物種,近年來發現這種強勢物種的生存範圍內,其他物種很難...
台灣的生物多樣性、逐年減少,原因之一是外來種入侵嚴重,擠壓原生物種的生存空間。像是早期被大量引進海岸線,用來定沙和防風防潮的「海茄苳」 外來物種,近年來發現這種強勢物種的生存範圍內,其他物種很難...
紐西蘭公路上近日出現一隻八哥,在監視器附近活蹦亂跳,並不斷大聲鳴叫「搶鏡頭」,搞笑畫面笑翻網友。不過PO出這段畫面的紐西蘭交通局表示,這隻八哥並非請來的臨時演員,甚至在當地是一種外來物種,經常會排擠本地鳥類並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Newtalk新聞] 中南部綠鬣蜥成災,導致農損嚴重。農業部近日提出將綠鬣蜥移除獎金調高政策,大型綠鬣蜥每隻補助金額提升至800元,小型則接近400元,意圖吸引更多民眾參與移除。然專業獵人、並擁有 4年移除綠鬣蜥破萬隻的生物防治專家Joby(J爸)表示,此政策表面看似利於控制外來入侵物種,實則可能引發一系列負面影響,甚至偏離原本的生態治理目標,需審慎評估和討論。 J爸警告,提升獎金可能帶來的第一個隱憂是「人工繁殖」問題。當捕捉綠鬣蜥成為高額收入來源時,可能有人為了利益而選擇刻意飼養、繁殖綠鬣蜥,以獲取補助金。過去已有類似補助政策...
外來物種越來越多危害台灣的生態,也有許多抓外來種的獎勵方案以及法規出爐,像是金門孔雀氾濫,捕捉達人特別配置熱像儀,一個月抓到150隻;另外,像是外來種螯蝦,跟叫聲像牛的亞洲錦蛙,更是因為沒天敵氾濫;高雄衛武營的鳥類有大量外來種,鳥會也說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許多國家都對外來物種有嚴格規範,若是走私可能會帶來病菌或危害到當地動植物生存,甚至有更嚴重的影響。秘魯當局逮捕一名南韓籍男子,他涉嫌走私320隻狼蛛、110隻蜈蚣與9隻子彈蟻。 根據《People》報導,秘魯當局於11月8日在利馬豪爾赫·查韋斯國際機場攔截並逮捕了一名涉嫌走私野生動物的韓國男子,當場查獲裝在他身上的數百隻狼蛛及其他昆蟲;此案引起國際關注,凸顯野生動物非法交易的猖獗。 320 tarantulas, 110 centipedes, and nine bullet ants were discovered on the body of a...
綠鬣蜥在中南部氾濫成災,其中屏東今(2024)年1到10月已抓超過2萬4千隻,且族群近年漸漸朝市區擴展,屏東市萬年溪一帶時常有綠鬣蜥過馬路或曬太陽。同樣遭綠鬣蜥入侵的台南,最近則傳出因捕捉預算用完,市府要求廠商未經農業局同意不得捕捉,引發民代質疑,農業局下午趕緊澄清,只是提醒相關移除規定。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大湖工作站5日邀民眾一起移除外來物種小花蔓澤蘭,維護紫斑蝶重要棲息環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新竹分署提供) 中央社記者魯鋼駿傳真 113年10月5日
秋意正濃,週末的午後時光適合安排全家一起共遊,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邀請民眾在11月30日到生多所保育教育館前廣場,參加「遇見i自然的你友善市集X星光電影」,此次市集邀請許多在地小農、友善環境產品供應商及社區發展協會等一起擺攤,也設計了一些互動遊戲,在熱鬧的氛圍中,向民眾傳遞公民科學及生物多樣性保育概念。活動中並提供環保餐具借用之服務,將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的實際行動落實到生活中,也使活動顯得更有意義。生多所保育教育館前廣場設有好吃、好玩又好逛的市集,包含友善環境攤商、特色物產及NGO團體等30多個攤位。同時也邀請民眾一起來當...
...與集集國小附設幼兒園的小朋友帶來精彩的陶笛及熱舞演出,且為彰顯今年在地社區執行社區林業計畫之長期深耕成果,特別與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南投分署合作頒發該轄區執行成果特優社區的授證儀式,並邀請草屯鎮御史社區發展協會以移除外來物種海蟾蜍結合傳統歌仔戲文化,從編劇、排練到演出,由在地社區一手包辦,宣導外來種移除重要性。 生多所表示,活動當日也會播映與公共電視合作推廣的紀錄片《勇闖天際線》,此為鳥類生態紀錄片,是澳洲紀錄片導演藍道伍德(Randall...
外來物種入侵金門,金門縣長陳福海指示成立專責小組,規畫3年期計畫投入移除工作,前2年做有效處理,第3年達成移除績效目標。圖為在海岸線快速生長的互花米草。
新竹縣北埔鄉內溪流沿岸發現外來物種亞洲水龍蹤跡,日前於大湖溪一處凸岸積沙處挖到2窩卵巢,縣府農業處1日表示,將持續移除阻絕繁殖,保護在地生態。
台灣醫美市場蓬勃發展,越來越多愛美人士將醫美當成日常保養一環,而肉毒桿菌毒素療程一直以來是大家醫美入門首選之一。肉毒桿菌素(Botulinum toxin)是一種由肉毒桿菌分泌而成的神經傳導阻斷劑,可抑制神經訊號傳遞,進而導致肌肉放鬆,其中A型肉毒(BoNT-A,以下稱肉毒)除了可運用於疾病治療,如治療尿失禁、痙攣性斜頸、中風後的肌肉筋攣、斜視和眼瞼痙攣等用途;亦被廣泛被運用於醫學美容領域,可改善抬頭紋、皺眉紋、魚尾紋等動態皺紋...
綠鬣蜥危害中南部農作物,各縣市展開「獵龍行動」,拚命移除野外數量,卻趕不上其繁殖速度。民進黨台南市議員周嘉韋質詢時指出,全台南今年上半年抓了近5000隻綠鬣蜥,卻有超過半數集中在仁德區大甲里,他感到相當好奇,「是來這邊開會員大會嗎」,要求農業局調查清楚。有粉專提到,自己去參與中央要求各地方加強控管失控外來物種的專家上課,專家竟稱中央下令人道捕捉,只准用套索和繩子,讓他超傻眼。
...中央未能補助,縣府將編列縣款補助。 縣議員洪宗麒指出,原本綠油油的紅豆田被綠鬣蜥啃成「光頭」,農民損失慘重。他認為問題出在現行的廠商委外辦法,捕獲的綠鬣蜥難以處理,廠商可能有重複申報的漏洞。洪宗麒建議,將向縣府提出遭外來物種侵害的農作物納入農業天然災害救助,以降低農民的損失。 面對綠鬣蜥造成的嚴重農損,政府單位應盡速提供紅豆農民救助,並持續編列捕捉經費、開辦防治資材補助專案。同時也須檢討現行的委外捕捉辦法,堵住弊案漏洞,才能有效遏止綠鬣蜥...
響應全球淨零排放,臺灣銀行於10月30日與社團法人高雄市愛種樹協會合作,在高雄茄萣濕地展開植樹造林計畫,由臺銀副總經理戴士原率領高雄地區分行經理,邀約企業客戶一起以具體行動保護南台灣珍貴的濕地生態,為守護地球共盡心力。
【記者 賴品心/金門 報導】縣長陳福海於(6)日由代理秘書長王登緯、建設處處長黃儒新、環保局局長李廣榮前往動植
沒想到這展覽已經持續31年,規模年年擴張,來自130畫廊代理的藝術家,及文化部徵選的八位年齡在35歲以下的藝術家,以繽紛創想的作品將世貿一館佈置成華彩豔麗的嘉年華會。 雖然作畫的基底材不外乎紙張、畫布、木板,但經過巧思設計的運用,出現報紙漿壓成灰褐色紙板,勾勒出工筆畫鑲金邊的鳳凰、花鳥,這是年
臺北市麗山高中學生都愷葶和陳雨萱,針對外來種斑腿樹蛙進行防治研究,榮獲日本SKYSEF國際科學論壇口頭報告首獎。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減少斑腿樹蛙的繁殖,降低對臺灣生態環境的衝擊。獲獎學生表示,得獎是意料
[周刊王CTWANT] 根據《太陽報》(The Sun)等外媒報導,生態學家奈斯(Anne Nijs)表示,這其實是大量「苔蘚蟲」(Bryozoans)所組成的群落,苔蘚蟲是一種長度不到1毫米的無脊椎動物,當成千上萬個同時聚在一起時,便會形成黏稠的團塊,可能是袋狀、扇形或片狀等等。奈斯說,這也是荷蘭首次...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每年5月及10月的第2個星期六是「世界候鳥日」,今(12)日恰逢此活動日,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於臉書上分享桃園沿海棲地復育的豐碩成果。他指出,今年在市府積極推動下,跨局處透過與志工團隊及桃園市野鳥學會的密切合作,小燕鷗數量創下歷年新高,充分展現公私協力的成功典範,為桃園生態復育注入亮眼成績。 小燕鷗每年4月中旬自澳洲、...
厄瓜多加拉巴哥群島上色澤鮮豔的黃鬣蜥在1970年至1980年間幾乎滅絕,經過保育專家30多年來的努力,控制外來物種後,目前島上的黃鬣蜥數量正在穩定成長。
今天為世界候鳥日,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於臉書分享了今年小燕鷗於桃園沿海棲地復育的成果。蘇俊賓強調,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生態復育工作,跨局處與志工團隊,以及桃園市野鳥學會的合作營造友善育雛環境,讓小燕鷗的數量創下歷年新高,展現了公私協力的最佳典範。 蘇俊賓指出,小燕鷗每年四月中旬自澳洲、紐西
瀕危鳥類再現蹤!紐西蘭的國鳥「鷸鴕」又稱奇異鳥,因其叫聲而得名。日前有民眾發現牠出現在紐西蘭的著名步道「希菲步道」(Heaphy Track),且有數量增加的趨勢,讓人相當感動。
[FTNN新聞網]地方中心/綜合報導今天為世界候鳥日,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於臉書分享了今年小燕鷗於桃園沿海棲地復育的成果。他強調,桃園市政府積極推動生態復...
...尤其是屏東縣的綠鬣蜥數量非常氾濫,去年一年就捕捉了3萬4千隻,創下歷史新高。多年來屏東縣已經捕獲6萬多隻,位居全國之冠。 由於綠鬣蜥常常破壞農作物,或是在堤防挖洞,造成公共設施的損壞,對屏東縣來說,綠鬣蜥是一個相當頭痛的外來物種。而且由於綠鬣蜥適應環境且缺乏天敵,屏東地區捕捉到的綠鬣蜥通常都相當大隻,也因此屏東縣內的諸羅祭公園成為綠鬣蜥氾濫的重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