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淨零排放」已不僅是環境永續議題,更是攸關產業競爭力的經濟議題,為達因應國內外碳定價政策的各種目標,臺灣產業開始積極推動數位及低碳雙軸轉型,相關綠領人才需求逐漸蓬勃;為助力國家及產業淨零轉型,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與臺灣碳權交易所、臺灣證券交易所合作,開設六堂「淨零碳規劃管理概論」系列課程,從全球淨零及永續發展的政策趨勢、國際氣候倡議及碳稅關貿政策等重要議題開始,為學員系統性建構淨零基礎相關知識,並重點介紹...
...區域和平產生深遠影響。 該座談會特邀南臺灣專家學者,包括義守大學財務金融管理學系李樑堅教授,國民黨大陸事務部林祖嘉主任,國民黨前組發會主委、中華前瞻青年協會張雅屏理事長,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郭育仁教授,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辛翠玲教授,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廖義銘教授,屏東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李銘義教授,高雄餐旅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劉維群教授,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余元傑教授,樹德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院吳建德教授,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馮國豪...
...雲及氣候的緊密關聯;德國羅斯托克大學教授Ralf Zimmermann討論不同來源氣膠對人體細胞的影響;德國慕尼黑亥姆霍茲研究中心教授Avidan Neumann從新冠肺炎談氣膠傳播;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副院長蔡宗榮則從流行病學角度,分析空汙與人體健康;中山大學氣膠中心客座教授、En-Roads氣候大使白曛綾,則介紹因應全球暖化的氣候行動,與IDG及SDG的連結;環工所所長陳威翔則探討廢汙水排放,與過程中可能產生的生物氣膠。 這...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 全球正面臨多重因人為活動而導致的汙染問題,對地球生態永續帶來重大挑戰。國立中山大學氣膠科學研究中心今(11)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舉辦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 空氣汙染與全球氣候變遷是當前人類共同面臨的生態挑戰。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近99%人口吸入的空氣皆受到汙染;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指出
...查( Aticha Klinjan )探討CEO魅力領導與公司社會投入如何影響員工認知以創造績效;同校的陳乃齊則提出浮式風機繫纜系統之分析研究。國防大學張雅茹探討迷因梗圖於政策行銷的效果。高雄科技大學何若菱分析數位廣告互動與廣告配音對於消費者行為的影響。 中山大學陳筠探討職場上主管與部屬互動關係之八卦反應。陽明交通大學曾致崴研究可準確性高、可於行動裝置上監測的心房顫動偵測系統。 黃營杉理事長說,第17屆崇越論文大賞參賽組別區分為經營管理、經濟發展...
臺日學術合作再進一程,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與日本大阪大學理學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 Osaka University)繼今年八月簽訂合作備忘錄後,今(五)日於中山大學正式簽署博士雙聯學位合約,攜手培育跨國菁英人才;未來中山與阪大每學年各提供五個名額,透過雙邊修課、研究合作並滿足畢業條件後,學生有機會在最短三年內,同時取得中山與阪大雙博士學位。(見圖) 中山大學理學院李志聰院長今(五)日指出,這次簽署兩校博士雙聯...
... Symonds)公布2025年亞洲大學排名,台灣有8所大學擠進前百大,而台灣大學依舊是排名最佳的學校,為第26名,不過名次比去年下滑了5名,其餘7所大學依序為清華大學、成功大學、陽明交通大學、台灣科技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山大學以及台北科技大學。若以私校來看,前400名裡面排名最好的是台北醫學大學、長庚大學、亞洲大學、東海大學、中原大學、元智大學、逢甲大學、輔仁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等,其中也不乏在今年大學分發入學時,滿招的私校。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2024第十六屆發展研究年會──人與自然的動態發展:淨零轉型的跨域研究與反思」研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結合學校服務學習課程,與中華薪傳智庫協會,以跨界合作的教育模式,為高雄地區弱勢清寒和學業低成就的雙低學生,提供完全免費一對一的課輔方式,今年學期招募中山大學學
「二○二四第十六屆發展研究年會-人與自然的動態發展:淨零轉型的跨域研究與反思」研討會首次在南台灣登場,由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與台灣發展研究學會共同主辦,投稿件數創新高,吸引近四百人齊聚西子灣暢談淨零轉型,同時針對高雄城市轉型、環境治理等在地議題深度探討。(見圖) 主辦單位今(四)日說明,這次會議的主題豐富而多元,涵蓋全球氣候變遷與能源轉型、碳權與碳交易、全球治理與國際...
...之意義與影響為何?美國總統大選後如何影響中國大陸未來的各項行動方針?賴清德就職後南台灣之兩岸人員交流、觀光產業之策進與建議?南台灣專家學者針對兩岸關係之應興應革的建議與觀察等5項來進行討論。 座談會也邀集中山大學政治經濟學系教授辛翠玲、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教授廖義銘、高雄餐旅大學共同教育委員會教授兼院長劉維群、嘉南藥理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余元傑、昆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 「2024第十六屆發展研究年會──人與自然的動態發展:淨零轉型的跨域研究與反思」研討會首次在南臺灣登場,由國立中山大學碳權研究與服務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臺日學術合作再進一程!國立中山大學理學院與日本大阪大學理學研究院(Graduate School of Science, Osaka University)繼今(113)年8月簽訂合作備忘錄後,今(5)日於中山大學正式簽署博士雙聯學位合約,攜手培育跨國菁英人才。未來中山與阪大每學年各提供5個名額,透過雙邊修課、研究合作並滿足畢業條件後,學生有機會在最短三年內,同時取得中山與阪大雙博士學位。 中山大學理學院院長李志聰指出,此次簽署...
「2024第16屆發展研究年會-人與自然的動態發展:淨零轉型的跨域研究與反思」研討會2、3日在國立中山大學舉行,吸引近400人齊聚暢談淨零轉型。
教育部110學年度啟動「大專校院學生雙語化學習計畫」,今年(113年)共遴選出4所學校獲得「全校型標竿計畫」,分別為國立中山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以及9所學校獲得「領域型
...各年齡層學習階段的難易度,獎項更新增不同類型獎勵條例,包括學業卓越進步獎、特殊進步獎、單科進步三十分以上等,希望讓弱勢生了解努力學習是改善生活的重要因素;一一二學年度總共有七十二名學生成績亮眼,獲得獎學金鼓勵。 中山大學管院強調,薪傳高雄分部的持續運作,無疑是對弱勢生關愛與支持的具體表現,不僅導入多元學習,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更對中山學生提供另一種學習方式,有別以往學校內教學模式,融合社會實踐行動,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期許更多新血加入行列帶動...
國立中山大學創業貨櫃基地「洛原團隊」獲教育部U-start原漾計畫肯定,近百萬獎金入袋!行銷傳播管理研究所二年級的阿美族青年昌佳雯來自臺東隆昌部落,秉持永續農業的理念,將部落特產洛神花打造成匠心獨運的洛神花蘋果氣泡酒,盼能推向國際,讓世界看見臺灣原住民的智慧與風味。(見圖) 中山大學全球產學營運及推廣處今(廿八)日說明,「初戀日洛」洛神花蘋果氣泡酒,這款充滿情感與文化的酒品於二○二四亞太永續博覽會上首次亮相,並獲得高市府青年局的參展補助,迅速...
記者李靜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結合學校服務學習課程,與中華薪傳智庫協會繼去年(112年)成立高雄分部,以跨界合作的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創業貨櫃基地「洛原團隊」獲教育部U-start原漾計畫肯定,行銷傳播管理研究 […]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結合學校服務學習課程,與中華薪傳智庫
美國夏威夷智庫「東西中心」與臺灣外交部外交學院合辦「太平洋島國青年領袖培訓計畫」,迄今共計培訓一百九十七名太平洋島國優秀青年領袖;國立中山大學也積極響應,今(十八)日由各領域專家學者分析太平洋地區國家的戰略環境、國際海洋政策、氣候變遷、海洋生物多樣性等議題,共同培訓來自馬紹爾、巴布亞紐幾內亞、斐濟等十國的二十一名學員,深化臺美合作。(見圖) 中山大學今(十八...
國立中山大學新海研三號研究船參與國科會Kiss Science計畫,十月十九日將在高雄港八號碼頭開放五場次定時導覽,供民眾登船體驗參觀!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新海研三號的檢測儀器,展示海洋探勘面貌,還可以貼近、瞭解海上船員的日常工作內容。(見圖) 中山大學今(十七)日說明,臺灣四面環海,海域資源豐富,卻受限歷史及人文條件影響,人們對海洋始終充斥著未知的恐懼;為使民眾更加了解海洋、親近海洋,新海研三號參與國科會Kiss Science計畫,開放研究船...
國立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與海軍官校校長劉寶文於十四日簽署策略聯盟協議書,兩校一○五年首次結盟,針對學生跨校選課、優秀教學人才交流,如今再次簽約,因應國防自主與科技發展,共同推動水下軍事科技與AI結合,同時也將推動藝文活動合作交流,拓展學生允文允武的多元風氣。(見圖) 中山大學校長李志鵬今(十五)日受訪表示,兩校的合作過去除了跨校選課、教學合作、合聘教師、研究發展、圖儀資源共享、社團、體育活動合作與交流外,還有人文的互助與交流;像去年中山大學...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國立中山大學新海研三號研究船參與國科會Kiss Science計畫,訂十九日在高雄港八號碼頭開放五場次定時導覽,供民眾登船體驗參觀,不僅可以近距離接觸新海研三號的檢測儀器,展示海洋探勘面貌,還可以貼近、瞭解海上船員的日常工作內容。 校方表示,為使民眾更加了解海洋、親近海洋,新海研三號參與國科會Kiss Science計畫,開放研究船內部供所有民眾登船參觀,展示海洋研究的所有面貌,期能讓大眾了解海洋研究,增進對海洋的認知...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國立中山大學材料與光電科學系教授杭大任跨校研究,團隊整合10餘年重要文獻,深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