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螺旋狀的細菌,能夠在胃的酸性環境中存活並繁殖。這種細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因子,與多種胃部疾病密切相關,包括胃炎、胃潰瘍及胃癌。感染這種
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最近1個月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覺得已經滅菌了為何還會呈陽性。醫師經詢問得知,陳小姐的家中常有聚餐,中秋過後天氣轉涼經常吃火鍋,由於家庭成員過去也曾檢驗出幽門桿菌感染,推測是聚餐時沒落實公筷母匙,才造成重複感染情形。 幽門桿菌治療後仍會感染! 家人中鏢傳染機率就高 幽門桿菌不是治療後就一勞永逸,沒注意...
[NOWnews今日新聞]根據國健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8名,且胃癌患者中有8至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國健署提醒,可以把握「胃5招」,包含少吃醃製、煙燻...
依據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胃癌位居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第8名,且胃癌患者中有8至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引起,國建署提供「保胃」5招,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率,降低胃癌的發生。
幽門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種常見的細菌,能在胃部的強酸環境中生存。這種細菌與多種胃部疾病密切相關,特別是胃潰瘍、胃炎和胃癌。研究顯示,長期感染幽門桿菌會導致胃部發炎,並增加
[周刊王CTWANT] 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說明,幽門桿菌並非治療後就能一勞永逸,沒注意仍可能重複感染,目前已知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包括胃潰瘍、胃炎、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胃部疾病,都被證實和幽門桿菌有關,且被感染的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就更高。幽門桿菌除...
天冷吃鍋胃痛不適,竟是幽門桿菌感染,還可能傳染他人!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最近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覺得已經滅菌了為何還會呈陽性。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最近1個月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覺得已經滅菌了為何還會呈陽性。醫師經詢問得知,陳小姐的家中常有聚餐,中秋過後天氣轉涼經常吃火鍋,由於家庭成員過去也曾檢驗出幽門桿菌感染,推測是聚餐時沒落實公筷母匙,才造成重複感染情形。 幽門桿菌治療後仍會感染! 家人中標傳染機率就高 幽門...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右)29日在衛教記者會中提醒,日常生活中注意環境衛生及飲食安全,可降低幽門桿菌感染機會,與他人同桌用餐時,須採用公筷母匙。
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已呈陰性,但最近一個月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竟陽性,一問之下發現患者家常吃火鍋,家人也曾感染,推測應是聚餐吃鍋造成的重複感染;醫師指出,幽門桿菌不是治療後就一勞永逸,沒注意還是有重複感染的可能,且感染時間越長之後罹患胃癌的風險越高。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有胃癌家族史的陳小姐,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當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但近一個月來常胃痛,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卻呈現陽性。 醫師問診後發現,陳小姐家族間常聚餐吃火鍋,家庭成員過去也曾有檢驗出幽門桿菌感染,推測是聚餐時沒落實公筷母匙,造成重複感染,建議她的家庭成員都接受幽門桿菌篩檢治療,並貫徹公筷母匙的習慣,才能避免再次感染幽門桿菌。 幽門桿菌是多種胃部疾病的致病因子幽門桿菌不是治療後就一勞永逸...
用餐未使用公筷母匙,竟導致一名30歲女子幽門桿菌重複感染。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分享案例,一名30多歲陳姓女患者,多年前已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但最近一個月因胃痛檢查出幽門桿菌陽性和胃炎,研判是家裡常吃火鍋又未使用公筷母匙,導致重複感染。
1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涼吃鍋,小心「一人染菌、同桌中獎」!一名30多歲女性,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治療後檢驗呈陰性,但近一個月來常常胃痛、不舒服,沒想到胃鏡檢查又發現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大為驚訝,不解為何滅菌了還會呈陽性?醫師問診才發現,中秋過後轉涼家裡經常吃火鍋,推測是聚餐時沒落實公筷母匙,造成重複感染。急抓家人...
吃飯時最好落實公筷母匙,否則小心惹「病」上身!一名30多歲陳小姐多年前曾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治療後檢驗呈陰性。最近陳小姐的老毛病疑似又犯了,因為家裡經常吃火鍋,一個月來常常胃痛不舒服,接受胃鏡檢查發現有胃炎,幽門桿菌檢查也呈陽性,令陳小姐相當意外。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表示,幽門桿菌治療後仍可能重複感染,與他人同桌用餐時,須確實使用公筷,才能避免再次感染。
30多歲有胃癌家族史的陳小姐,多年前曾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治療後幽門桿菌檢驗呈陰性。近期時常胃痛,胃鏡檢查發現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陳小姐納悶為何已經滅菌了還會呈陽性。
究竟幽門桿菌是什麼?幽門桿菌會傳染嗎?幽門桿菌會自己好嗎?幽門桿菌感染症狀有哪些?幽門桿菌檢測、治療怎麼做?Yahoo奇摩顧健康帶你了解!
胃癌名列國人 10 大癌症之一,而幽門桿菌正是胃癌的致癌因子之一。專家表示,不可輕忽幽門桿菌的威脅性,應定期篩檢,若結果...
[NOWnews今日新聞]天氣逐漸轉涼,想吃火鍋了嗎?醫師提醒,若沒有落實公筷母匙,只要有一人有幽門桿菌,全桌的人恐怕都會中獎。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康本初透露,一名30多歲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
...胃癌的發生人數、死亡人數都位居第8位。國健署表示,約有8-9成的胃癌患者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所致,呼籲民眾透過「保『胃』5招」從生活做起,減少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機率,進而降低胃癌的發生。 誰是胃癌高風險族群? 如何檢查有無幽門桿菌? 若想知道自己是否感染幽門螺旋桿菌,除了透過胃鏡切片檢查外,國健署表示,其實也可以透過碳13尿素吹氣法、糞便抗原檢查、血清學抽血檢查等方式,進行胃幽門螺旋桿菌篩檢,研究指出以下民眾屬於胃癌高風險族群,為優先篩檢的建議對象...
30多歲的陳小姐有胃癌家族史,多年前曾經接受幽門桿菌根除治療,治療後檢驗呈陰性,但近一個月來常常胃痛、不舒服,沒想到胃鏡檢查又發現胃炎,幽門桿菌檢查陽性,讓她相當驚訝,不解為何滅菌了還會呈陽性?醫師問診才發現,中秋過後轉涼家裡經常吃火鍋,推測是聚餐時沒落實公筷母匙,造成重複感染。(記者:簡浩正)
免疫力失衡易致一連串的疾病,因此要謹慎面對病原體。醫師劉博仁表示,一名40歲出頭的女子,2年前因類風濕性關節炎且有幽門桿菌,而來就醫,當時他曾建議女子使用2週的抗生素清除幽門桿菌,但女子當時未聽勸。一個月前因體重下降,才發現已胃癌四期。他表示,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的一大因子,若女子當時清除幽門桿菌,應該就能避免胃癌上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胃癌、大腸癌可以「一次篩檢」!台大醫院今(16)日發表全球首創的新型態胃癌、大腸癌整合篩檢模式,這項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了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一次動作,就可以同時達成兩種癌症防治的雙重目標。這項研發成果也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 台大醫...
...大腸癌整合篩檢模式,研發成果已於本月榮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頂尖期刊。 1次篩檢2癌風險! 民眾參與率提高14% 台大醫院表示,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及消化性潰瘍的主要原因,是國人常見的疾病,除菌治療能改善胃部健康,但多數幽門桿菌帶菌並沒有明顯症狀,臨床上常見有症狀才就醫,往往延誤治癒先機。 台大醫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自2012年起試辦2合1糞便篩檢計畫,在傳統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進行組織性的幽門桿菌篩檢與根除計畫...
多數民眾在進行健檢的胃鏡檢查時發現息肉,會憂心是不是需要切除。醫師指出,胃息肉分為「胃底腺性、增生性和腺瘤性」3種類型,其中9成屬於良性的胃底腺性息肉,不必過度擔心;不過腺瘤性息肉雖比例極低,卻有30%含有惡性胃癌細胞、被視為胃癌前病變,如發現應檢查是否有幽門桿菌感染,避免演變為腺瘤性息肉、導致胃癌發生。(記者:簡浩正)
台大醫院今(16)日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的「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這項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結果發現二合一篩檢可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研發成果已於今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可望擴大到全國實施。(記者:簡浩正)
胃癌、大腸癌可「一次篩檢」!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查,發現可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約3成。研發成果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將擴大到全國實施。
胃癌是台灣常見的十大惡性腫瘤之一,有位40歲女性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與胃幽門桿菌,但她沒聽醫生建議先服用2週抗生素清除胃幽門桿菌,未料過了一段時間,女子因食慾不佳、體重下降做了胃鏡,確診胃癌第四期,讓她十分後悔。
近年來,胃癌已成為國人10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8名,根據國健署110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有高達80到90%的胃癌患者是由胃幽門桿菌感染所引起。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透露,曾有一名40歲出頭的女子因患有類風濕性關節炎而就診,當時檢查發現她體重偏輕,且有胃幽門桿菌感染,建議她服用2週抗生素以清除胃幽門桿菌,但女子自覺胃沒有不適而忽略治療,最終罹患胃癌第四期,這也讓他嘆,「如果她當時有聽我的話,是不是就可以避免這悲劇的發生」?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幽門螺旋桿菌是胃癌及消化性潰瘍的主因,為國人常見的疾病。但多數幽門桿菌帶菌沒有明顯症狀,往往延誤治癒先機。為此,臺大醫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自2012年開始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並於2014年接受衛生福利部國家癌症計畫的補助,擴大規模,與彰化縣市醫院、診所、以及衛生所進行一個大型的務實性隨機分派試驗(pragmatic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經過十年努力,成果於2024年10月榮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頂尖期刊,具全球疾病防治普世...
一名醫師感嘆,過去曾有女患者體重偏輕,且有胃幽門桿菌感染,但女患者當時沒有感到胃不舒服,如今2年過去,女患者再回診已罹胃癌四期。 劉博仁醫師在個人粉專分享,過去有名40多歲的女患者,2年前因類風濕性關節炎來看診,經檢查後發現女患者體重偏輕,且有胃幽門桿菌感染,他建議女患者可考慮將幽門桿菌以2周抗生素清除為先,擔心她免疫力低下後會導致胃部病變,但對方後續就再也沒回診。 劉博仁醫師表示,如今女患者再度找上他,看完病理報告及腹部斷層光碟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