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芒種水氣多 「芒種雨」為台灣帶來舒適溫暖天氣

6月5日是「芒種」節氣,是進入夏季的第3個節氣,也代表即將進入悶熱潮濕的氣候,但根據中央氣象署表示,由於華南雲雨區東移影響,台灣今年在「芒種」當天水氣偏多,會是斷斷續續有短暫陣雨的天氣,氣溫上也因降雨感受稍涼,讓今年芒種天氣較為舒適溫暖。

周三「芒種」起全台有雨,為台灣帶來溫暖舒適的氣溫。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周三「芒種」起全台有雨,為台灣帶來溫暖舒適的氣溫。圖/中央氣象署提供

「芒種」是反應物候、農業的節氣,俗諺:「芒重逢雷美亦然,端洋有雨是豐年」,是指芒種時節的雨水,會帶來豐收的好預兆。一般來說,「芒種」當天下的與被稱為「芒種雨」,而今年的「芒種」由於華南雲雨區東移,台灣附近水氣偏多,整日陸續有雲系從台灣海峽移入,西半部地區不定時有局部短暫陣雨出現,而東半部地區大致為多雲、偶有短暫陣雨的天氣,各地降雨機率高,但大部分雨勢不算太大,期待「芒種雨」能為農民們帶來豐收。

台灣還有另一句關於芒種的農業諺語,「4月芒種雨,5月無焦塗,6月火燒埔」,意思是芒種(通常在農曆4月)如果下雨,農歷5月都會是多雨的天氣,看不到乾的土地,等到6月天氣一放晴,就會是非常炎熱的氣候。

對此中央氣象署天氣預報科科長羅資婷指出,每年5、6月份是台灣的梅雨季,此時容易發生對流性降雨,因此確實會經常有雷陣雨的發生,而在梅雨季節過後,副熱帶高壓增強、雨量減少,通常會有一段時間溫度升高,感覺確實會比較熱。因此從氣候的角度來看,這句農諺的描述與天氣型態不謀而合,在在顯示出老祖宗的智慧。

氣候上而言,6月份仍為台灣的梅雨季節,當鋒面在台灣附近徘徊時,容易有出現局部性大雨或豪雨的機會,相較於春雨的綿綿細雨,梅雨兇悍得多,也容易出現高度致災的強降雨,是僅次於颱風的第2大天氣災害。

但梅雨也是為台灣帶來充沛雨量的時機,6月2日的梅雨鋒面帶來的雨量「正中目標」,下在水庫集水區,台南曾文水庫與烏山頭水庫預估進帳2700萬噸水,南化水庫進帳750萬噸,一舉突破5成,一掃去年乾旱陰霾,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分署評估供水無虞,蓄水量足可供應2期稻作全面供灌。

不過氣象署也表示,一般在6月中、下旬,就可能見到梅雨鋒面漸往北移、太平洋高壓逐漸增強的跡象,鋒面北移至長江之後,台灣天氣就會逐漸轉變為夏季型的天氣,將從梅雨轉成夏日性的午後雷陣雨。

在氣溫方面,芒種前後氣候還不穩定,近日天氣也是在高溫和較涼爽的天氣中擺盪,俗諺有「未食端午粽,破裘不可送」的說法,就是要等過了端午節才能放心的將禦寒的衣服、棉被收起來,以免因為天氣變化劇烈而受到風寒。

看更多相關新聞
24節氣芒種:習俗、禁忌、諺語、天氣、養生重點一次看
節氣「芒種」肚子鬧脾氣! 林可彤三招擊退腸胃毛病 中醫提醒脹氣別吃芒果
今迎芒種!今明全台有雨「外出建議攜帶雨具」端午連假天氣曝
芒種來了!命理師曝「6生肖」運勢旺翻:第1名非龍莫屬
把握今天「芒種」節氣開運!命理師獨家公開「十二生肖開運食物」

看更多節氣「芒種」相關影音:
芒種濕熱消化不良 林可彤示範瑜伽脊椎扭轉式、抱膝式、弓式 三分鐘健身操幫助腸胃蠕動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海鮮鳳梨炒飯酸甜解膩高顏值上桌
芒種養生食補這樣吃 泰式海鮮黃瓜 藿香清涼預防中暑
小滿心火上炎口舌生瘡 林可彤示範瑜伽眼鏡蛇式、蝗蟲式、駱駝式 三分鐘健身操清熱降火氣
小滿養生食補這樣吃 麻婆冬瓜香辣開胃超下飯
小滿養生食補這樣吃 海鮮牛蒡鍋 降火氣固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