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死因 癌症連42年居榜首

衛福部統計處長李秋燕(中)與國健署副署長買淑麗(左)、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共同發布112年國人死因統計。(記者傅希堯攝)
衛福部統計處長李秋燕(中)與國健署副署長買淑麗(左)、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共同發布112年國人死因統計。(記者傅希堯攝)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衛福部17日公布112年十大死因,112年總死亡人數較111年減少,國人十大死因以癌症排名首位,這也是癌症連續42年高居十大死因榜首,次為心臟病,再次為肺炎,而死亡率前3名之癌症為肺癌、肝癌、大腸癌。

衛福部指出,112年死亡人數為20萬5575人,較111年減少2863人,主要是因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死亡率為每十萬人口880.7人,比前年下降1.5%;各項死亡類別排序為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腦血管疾病、糖尿病、COVID-19、高血壓性疾病、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第10位為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衛福部表示,如以年齡層區分,0歲嬰兒主要死因為先天性畸形、變形與染色體異常,1歲到24歲以民眾首位死因為事故傷害,而25歲以上各年齡層之首要死因皆為癌症。

衛福部表示,112年因癌症死亡人數達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之25.8%,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227.6人,較111年上升2.2%,癌症死亡人口之8成7集中於55歲以上族群。十大癌症死因順位與111年相同,依序為肺癌、肝癌、大腸癌、乳癌、攝護腺癌、口腔癌、胰臟癌、胃癌、食道癌、卵巢癌。

另外,1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人數長期顯著下降;孕產婦死亡人數為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實施以來最低,112年慢性肝病及肝硬化死亡3813人,較111年減少294人,即下降7.2%,死亡人數長期顯著下降;112年孕產婦死亡12人,較111年減6人,為105年生產事故救濟條例實施以來最低。

衛福部指出,112年意外事故死亡人數達7063人,其中交通意外死亡者有3068人,高居各年齡層的第1名,而跌倒致死者也有1665人,且45歲以上民眾因跌倒導至死亡高居意外死亡的第2位,15歲到44歲者意外死亡的第2名為中毒,0歲到14歲則是以溺斃死亡為第2位。

衛福部統計,112年自殺死亡人數達3898人,較前年增加111人,且除了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下降外,其餘各年齡層的自殺死亡率均上升,衛福部表示,國人自殺死亡之情況是回復到108年疫情前的水平,衛福部將對老齡者強化憂鬱篩檢,對年輕者進行校園關懷,對中壯年者則與勞動部合作進行職場心裡健康計畫,以降低國人自殺死亡率。

看更多相關新聞
癌症連42年居十大死因之首 死亡時鐘較2022快轉14秒
十大死因出爐 交通運輸占事故之首
卵巢癌常被誤認為腸胃炎 注意腹部變大、悶脹症狀
增幅為10大死因之冠⋯疫後免疫負債 1.6萬人死於肺炎
每36分鐘約1人確診!40歲以上乳癌患者激增,台灣卻有超過半數女性未曾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