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W健康 陳郁茹/新北報導】蔡小姐飼養1隻7歲左右公貓,以前只要貓咪肚子餓開始喵喵叫就會餵飼,後來因寵物食慾不佳送醫檢查,才發現罹患糖尿病。經獸醫師告知可能是長時間進食增加胰臟工作負擔,加上體重過重引發第2型糖尿病,蔡小姐後來聽從醫囑,讓貓咪進行治療外,也在醫師推薦下使用糖尿病專屬配方飼料,以維持毛寶貝血中葡萄糖的穩定,幫助寵物控制體重。 犬貓糖尿病分2類型 好發於8歲以後 現今獸醫院林立,方便寵物就醫外,在飼主良好照護下犬貓普遍...
...因飲食習慣不良,愛吃炸雞,每天要喝2杯手搖飲料,對於飲食均衡也不當一回事,某天突然在學校暈倒。由於該名體保生自認年輕又有運動習慣,認為只有老人才會得到糖尿病,因此逃掉父母安排的體檢。直到他送醫後,發現血糖值高達1千多,已罹患第2型糖尿病。 許瓊月補充說明,正常情況下,空腹血糖正常值應小於100mg/dl,飯後血糖值應小於140mg/dL,像這名男大生的數值已經需要做一些急性治療。而根據衛福部官網介紹,成年人中每4人就有1人有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由於早期沒有症狀,多數人通常...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慈恩報導】糖尿病發生大致為遺傳、肥胖、飲食不當、或藥物等原因造成,目前常發生在兒童或青春期的多為第1型糖尿病,但近年來因為飲食西化和高油、高糖食物超量攝取,加上現代人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也使第2型糖尿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穩定控制血糖 避免5大併發症 童綜合醫院兒童內分泌科蔡維鍵醫師表示,罹患糖尿病要避免五大併發症的發生,其分別為心臟病、腎臟病變、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與牙周病,控制穩定的血糖就可以減少並延緩併發症病的...
...的波動狀態,幫助糖友更有效地調整日常生活作息。黃理事長強調,目前八大國際學會共識,推動以TIR評估糖尿病的管理表現,以紅黃綠三個顏色反應葡萄糖濃度的數值,讓指標更加直觀,目前共識建議第1型及第2型糖友應維持TIR比例7成在綠燈範圍。台灣糖尿病管理也持續依照國際共識滾動式修正治療指引。 科技破除臨床挑戰!糖尿病日常管理免扎針,時刻輕鬆掌握葡萄糖圖譜波動! CGM除解放糖友飲控壓力外,亦協助醫護制定個人化治療,分享照護者建構完整照護網! 糖尿病...
...疱疹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俗稱「皮蛇」。急性期不只會劇痛纏身,痊癒後得到的併發症也不容小覷,帶狀疱疹後神經痛也可能導致不能好好睡覺、每時每刻都感到火燒般疼痛。 糖尿病患要注意!罹帶狀疱疹風險翻倍 根據相關研究指出,第2型糖尿病患者患上帶狀疱疹的可能性大約是一般人的兩倍;糖尿病患者的發生疱疹後神經痛的機率也比一般人高1.5倍。另外,帶狀疱疹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負面影響,且有可能增加糖尿病患者發生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 歐弘毅醫師強調...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管不住體重,小心短命!一名年僅30歲的年輕男子,就因為體重高達160公斤,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40,屬於嚴重肥胖,強烈擔憂自己健康而求診,沒想到一檢查已經罹患第2型糖尿病。醫師警告,極端肥胖者,更容易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若不加以控制,糖尿病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腎臟病變等一系列併發症,甚至縮短壽命。...
...劉哲瑜醫師表示,糖尿病得到良好的控制,再配合生活型態調整,可延緩惡化及降低長期合併症的發生率。劉哲瑜醫師表示,血糖測量的目的是為了確保血糖水平的穩定,防止高血糖或低血糖的情況發生。特別是對於第1型糖尿病、使用胰島素治療的第2型糖尿病患者,以及妊娠糖尿病患者,須經常監測血糖有助於及時調整飲食和用藥,以維持理想的血糖範圍。但有些患者即便一天驗血糖4次,仍有可能無法有好的血糖控制,或是抱怨常常有飢餓感,所以無法控制飲食,或是控制太好卻沒有低血糖症狀...
糖尿病區分為第1型糖尿病(自體免疫相關)及第2型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第1型糖尿病大多數自小就發病,也有成年才會病發的案例;第2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的身體會抵抗胰島素(Insulin),大多是在成年才會發病,也稱為成人發病型糖尿病。然而,一聽到糖尿病這個症狀,多數人都會有誤解,以為糖尿病純粹只是血糖的問題;但其實有許多症狀都與糖尿病有關。 中醫觀點看糖尿病 「三多一少」對應中醫的區分 中醫師羅凱陽指出,中醫稱糖尿病為「消渴症」,並根據症狀...
...奢望。 別讓迷思影響治療!醫:施打胰島素不傷腎,適時使用能護腎 本次傑出獎得主之一的許廣進,年輕時擔任外務員工作,一熱就喝涼水,冬瓜茶、綠豆湯等甜湯沒少喝,36歲那年因為一個月內體重從70公斤降至58公斤,就醫才知道罹患第2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施打胰島素,迄今打了41年。他形容自己「打胰島素就像拿筷子吃飯一樣,再自然不過」。 現在77歲的他,不僅血糖穩定,象徵腎功能的腎絲球過濾率不降反升,從66.2上升至70.4 (mL/min/ 1.73m2),打破坊間「打胰島素會...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過去大家總認為糖尿病是中老年人才會罹患的慢性病,但現在糖尿病早已不是所謂的老人專屬疾病。根據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發表的「台灣糖尿病年鑑」統計,台灣糖尿病盛行率高達10.6%,推估患者恐怕已超過300萬人,相當於每10個人就有1人有糖尿病,比起日本的7.8%,韓國的6.6%以及香港的6.8%,台灣糖尿病盛行率真的蠻高的。 中華民國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成大醫院糖尿病防治中心主任歐弘毅指出,更值得關注的是,40歲以下的年輕病患逐年增加,盛行率從0.77%上升至0.98...
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儘管新冠病毒主要是針對肺部,但根據研究顯示,它的影響卻遠遠超出了呼吸系統,最近的一項研究揭示了COVID-19感染與兒童的第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之間存在聯繫,進而增加了與病毒相關的越來越多的長期健康併發症。 研究人員收集了613,602名10至19歲感染過COVID-19的患者,去評估他們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結果發現與診斷出其他呼吸道感染相比,診斷出 COVID...
[周刊王CTWANT] 根據2023年國內十大死因統計,糖尿病高居第五位,並且依據2019至2023年的國民營養健康調查,20歲以上國人糖尿病盛行率達12.8%。南投縣衛生局表示,為了預防糖尿病及延緩其嚴重併發症,民眾應掌握以下自我照顧五要訣,包括利用40歲以上每3年一次、65歲以上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
...他們的睡眠時間,和罹患糖尿病以及身體脂肪分布進行研究。這群參與者年齡以50多歲為最多,其中54%為女性,BMI平均30。研究人員依照參與者者的睡眠時間,將他們分為早睡組、晚睡組和中間組。 在追蹤近7年期間,其中有225人確診第2型糖尿病。研究人員調整年齡、性別、教育程度、體內脂肪總量,以及從事的活動、飲食、飲酒量、睡眠品質與時間等生活習慣後,發現晚睡組罹患第2型糖尿病風險比中間組
...並擁有高品質的生活。 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陳宏麟常務理事。(圖/高婕) 本屆傑出獎得主之一的許廣進,年輕時擔任外務員工作,一熱就喝涼水,冬瓜茶、綠豆湯等甜湯沒少喝,36歲那年因為一個月內體重從70公斤降至58公斤,就醫才知道罹患第2型糖尿病,從此開始施打胰島素,迄今打了41年。他形容自己「打胰島素就像拿筷子吃飯一樣,再自然不過」。現在77歲的他,不僅血糖穩定,象徵腎功能的腎絲球過濾率不降反升,從66.2上升至70.4 (mL/min/ 1.73m2),打破坊間「打胰島素會...
經常有迷思認為糖尿病是年長者的專利,事實並非如此,年輕人不注重飲食的話,也有可能會得到糖尿病。營養師許瓊月近日在節目中分享,曾經有20多歲的體保生飲食不控制,某天在學校突然昏倒,送醫後經測血糖值高達1千多,確診糖尿病。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糖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及其治療
糖尿病被列為台灣十大死因已超過十年,而提到糖尿病原因通常會想到遺傳、肥胖與缺乏運動等危險因子,但其實包括情緒壓力、懷孕或部分慢性病藥物,也是造成糖尿病原因,如果...
(記者洪毓津台北報導)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即每五位台灣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1]。糖尿病為一種常見且日益普遍的慢性疾病。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糖友人數也不斷攀升。目前全台75歲以...
[NOWnews今日新聞]糖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提前於今(29)日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
為翻轉糖尿病既定印象,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提前於今(29)日在高雄萬豪酒店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記者會
糖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平均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及治療方式有所誤解,其中打胰島素會導致洗腎等錯誤觀念。對此,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李洮俊理事長指出,延遲注射胰島素反而使得糖尿病控制不佳,還可能提高洗腎的風險。
[周刊王CTWANT] 糖尿病相關疾病健保負擔已逐年增加,實質影響台灣競爭力。延緩併發症出現,日常血糖監測為關鍵,近年有賴數位醫療科技發展大躍進,現已有連續葡萄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簡稱CGM)科技,可制定個人化治療,只要落實理想糖值達標率(Time In Range,簡稱TIR...
現代人常口渴就喝含糖飲料,平日久站久坐滑手機不運動,這些不良生活習慣可能導致老年以後罹患高血糖、代謝症候群及糖尿病。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示警,罹患糖尿病的高風險因子除了遺傳之外,不正確的飲食習慣、作息是主因,據統計,目前成年人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且糖友之中高達半數為65歲以上老人,年齡越高糖尿病的盛行率也越高。
年輕族群也恐罹患糖尿病,營養師許瓊月在節目中分享,有名20歲男大生從小愛吃炸雞、高中起每天喝2杯手搖飲,有天竟在校園昏倒送醫!檢查發現血糖值破千,已罹患第2型糖尿病。
美食部落客黃小姐37歲時就確診第二型糖尿病,罹病7年來雖很自律飲控、血糖控制良好,但仍常常爆發眼底出血,後續透過連續葡萄糖監測(CGM)科技才發現「飲食地雷」,看似罪惡的吃「蛋糕」對她血糖影響竟相對小,反而是以為相對健康的「地瓜」和「紫米燒肉飯糰」反使葡萄糖數值飆升,經再次調整飲食規劃後,視網膜病變等併發症隨之穩定許多。(記者:簡浩正)
隨著流感季節的到來,對於免疫力較弱的高風險族群,如患有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除注意流感、呼吸道疾病的預防之外,也要特別小心帶狀疱疹( 皮蛇)上身。醫師指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患上帶狀疱疹的可能性大約是一般人的2倍,後遺症更比一般人高1.5倍。
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平均每十人就有一人罹患糖尿病,但仍有不少人對糖尿病及其治療方式有所誤解。為了破除迷思,翻轉糖尿病既定印象,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響應「2024世界糖尿病日」,提前於今29日舉辦「優良糖尿病友支持團體頒獎」記者會,表彰在糖尿病支持與教育領域中表現傑出的病友團體,這些團體透過各種社區活動,積極推廣糖尿病教育,提升社會對糖尿病的認識。他們為患者創造了互助與支持
糖尿病是國人第五大死因,每10人中就有1人罹病,但許多人對糖尿病的認識及治療仍存有誤解,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與財團法人糖尿病關懷基金會今(10/29)開記者會,一名77歲糖友分享自己罹病至今施打胰島素41年,「打胰島素就像拿筷子吃飯一樣,再自然不過」,醫師強調及早施打胰島素可預防陷入洗腎風險。
...有控制血糖,罹患糖尿病的時間越長,發生視網膜病變的風險仍然越高,通常在發病後約15年左右開始出現。其病程進展大致可分為3期: ▸第1期|基底期:視網膜開始增生細小動脈血管瘤和輕微出血。 ▸第2期|增殖前期:出現缺氧現象,可分為前期和後期,前期如同水管漏水,因為糖尿病造成新生血管的滲透壓改變,所以漏出脂肪硬式滲透物;後期會因神經缺氧的變化,影像能看到類似棉花糖軟式滲出物,釀成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