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為提升民眾對重症肌無力的關注,一大清早,致力於研發罕病藥物的傑特貝林公司與台灣肌無力病友近日齊聚大佳河濱公園,為「愛在騎中,病不罕見」(Riding for Love)公益騎行活動 […]
莫名大小眼、複視,別以為只是眼睛問題,小心有可能會是肌無力症!45歲的陳小姐從去年前開始,經常早上10點過後就沒力氣,甚至伴隨呼吸不順、大小眼、大舌頭、吞嚥困難等症狀,短短1年進急診超過5次,連中風檢查都做過,從精神科看到神經科,終於確診為罹患自體免疫疾病「重症肌無力」。
肌無力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病友體內應該用來抵禦外侮的免疫系統製造出不正常抗體來攻擊自己的肌肉,導致肌肉無法正常運作,出現肌肉無力現象。早期肌無力症致死率相當高,現有治療可降肌無力死亡率,但不少病友在生
高血壓降不了?小心高醛固酮血症作祟!「高醛固酮血症」是一種由於腎上腺產生的醛固酮過多導致的疾病,患者常出現高血壓、低血鉀、肌無力、頻尿、疲倦、口渴等症狀,其中高血壓為該疾病最常見的症狀,並且常併發中風或心房顫動。本文解析高醛固酮症的症狀、診斷、治療與預防,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
...肌無力」,會出現明顯的眼皮下垂、大小眼、複視或視力模糊等症狀。約五至八成病友會在二至三年內進展為「全身型」重症肌無力,出現口齒不清、咀嚼無力、吞嚥困難、抬頭困難、四肢無力等症狀,嚴重者影響呼吸肌肉,造成呼吸困難。 早期肌無力症致死率相當高,雖然後來治療藥物大力丸(乙醯膽鹼抑制劑)問世,也只能將死亡率降至七成。不過,隨著類固醇治療、胸腺切除手術,以及血漿置換(洗血)、血漿移除(換血)等治療方法問世,肌無力症死亡率降到個位數、不到三%。 葉建宏...
...時間獲得疼痛緩解,行動能力也恢復正常。除此之外,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後,還應注意的副作用包括感染問題及人工髖關節過鬆導致鬆動脫位,都有引起疼痛和行走不便的可能。 洪豐建醫師表示,隨著人口高齡化,因髖關節退化、股骨頭缺血性骨壞死或骨質疏鬆骨折的增加,有越來越多人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適用者的年紀也越來越大;由於年長者通常合併有許多骨科疾病,如腰椎退化及骨折或骨質疏鬆,造成脊椎側彎,術前就有長短腳的問題,或長期活動力下降造成肌無力症,關節穩定度差。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韋彤報導】重症肌無力(MG)是一種以肌肉無力為特徵的自體免疫疾病,當肌肉無力擴展到呼吸系統時,可能會引發導致呼吸衰竭的致命「呼吸危象」。在這種急性狀態下,患者需要立即接受治療。目前常見的治療選擇是血漿置換(PP),也稱為「洗血」。此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療法(IVIG)則是另一種選擇;這兩種治療方式不僅對病情控制有不同影響,也關係到患者的生活品質與經濟負擔。 從侵襲性治療到溫和療法 IVIG成重症肌無力患者新希望 台灣神經免疫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教育研究副院長葉建宏醫師表示,血漿置換是目前治療...
市場攤商秀美,自45歲開始,早上10點後就沒力氣,伴隨呼吸不順、大小眼、大舌頭、吞嚥難等症狀,1年進急診超過5次,從精神科,看到神經科,確診重症肌無力,幾乎每3年就會大發作1次,得住院甚至插管。為避免急性風暴再次出現,醫師鼓勵秀美運動,如今的她一周爬山一次,風雨無阻,已超過4年沒有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