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美國小疑食品中毒案無法判定

深美國小上個月中旬發生學生疑似食品中毒案件,圖為衛生局人員前往調查及採集檢體。(圖: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深美國小上個月中旬發生學生疑似食品中毒案件,圖為衛生局人員前往調查及採集檢體。(圖: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深美國小上個月中旬發生學生疑似食品中毒案件,圖為衛生局人員前往調查及採集檢體。(圖:基隆市衛生局提供)

基隆市深美國小在上個月中旬,發生學生疑似食品中毒案件,基隆市衛生局於昨(二)日下午發布新聞指出,該案相關送驗檢體報告已於一日出爐,依衛福部食藥署訂定之「食品中毒病因物質及原因食品判明標準」規定,無法判定為符合食品中毒事件。

基隆市衛生局指出,有關深美國小疑似食物中毒案件,相關送驗檢體報告已於十一月一日出爐,在食品檢體方面,十月十三日送驗留餐檢體一件、鮮乳檢體一件、豆奶檢體一件,送驗食品致病菌(沙門氏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病原性大腸桿菌、仙人掌桿菌),都未檢出。環境檢體則於十月十三日送驗刀具、砧板拭子各一件,送驗食品致病菌,都未檢出。

而在人體檢體方面,於十月十六日送驗七人(學生五人、廚工二人),檢驗報告於十一月一日出爐,細菌性項目(霍亂、沙門氏桿菌、桿菌性痢疾、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腸道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仙人掌桿菌)、病毒性項目(諾羅病毒、輪狀病毒),五位學生中,有三人檢出諾羅病毒、二名廚工未檢出。

基隆市衛生局表示,依上述檢驗結果,該案留餐檢體及環境檢體檢驗結果均為陰性;人體糞便檢體有三名檢出諾羅病毒陽性,廚工則均為陰性。該案依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之「食品中毒病因物質及原因食品判明標準」規定,無法判定為符合食品中毒事件。

衛生局張賢政局長也表示,為確保校園營養午餐供餐品質,預防校園食品中毒或腹瀉群聚事件發生,衛生局除將持續與教育處合作,加強各級學校營養午餐稽核及輔導外,並將在市府指導跨局處合作架構下,於近期規劃舉辦食安論壇,以精進基隆市的食安作為。

張賢政局長也提醒民眾要注意,如廁後、進食前或準備食物前應落實使用肥皂正確洗手。食材選用要新鮮衛生,用水也必須乾淨無虞。生熟食要用不同器具分開處理,避免交叉污染。不生飲、生食,所有食物(尤其貝類)應徹底清洗煮熟。注意食物保存溫度:低於七℃才能抑制細菌生長;已烹調食品,或是易腐敗食品及其原料,則建議於五℃以下保存,室溫下不宜放置過久。

另外,也要注意個人衛生及環境消毒,才能有效降低傳染病感染風險。如果出現腸胃道症狀(如發燒、嘔吐、腹瀉等),請儘速就醫,並請假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後四十八小時,再恢復上學或上班。

看更多相關新聞
高雄某國中校外教學驚傳食物中毒 49人送醫
北部某飯店炒飯擺盤舖墊姑婆芋葉片 2顧客中毒
糗!教怎辨姑婆芋卻拿錯 食藥署歉:不識誤採
義大利松露、印尼鯊魚片都驗出重金屬 食藥署曝改善措施
氣炸鍋方便卻藏陷阱!營養師曝1食材千萬別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