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鬧的沸沸揚揚的陳菊擔任監察院長人事案,終究還是在民進黨佔立法院的多數優勢下,毫無懸念地通過。即使在此次議題中,國民黨透過較為激烈的抗爭手段,已喚醒民眾正視民進黨的派系酬庸問題;但遺憾的是,這可能還是為時已晚,民進黨早就將酬庸的觸角從中央伸進地方、從政務官體制伸進文官體制。
中共在近期召開的兩會中,通過「關於建立健全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決定」(俗稱「港版國安法」)的草案。這不僅致使部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存亡感到擔憂,進而爆發數場的示威遊行,也在台灣的輿論圈引起廣泛的討論與關注。而台灣的政壇此次則難得有志一同,皆不約而同地對中共發出應「尊重港人自治」的呼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國民黨的立場甚至還比民進黨更加「挺港」。
本屆的正副總統就職演說,就如外界事先所預測,蔡英文以台灣內部的各項議題,諸如產業發展、社會安全、國防事務、民主深化等等為主軸,並且適當提及台灣成功的防疫經驗以貫穿全文。而涉及兩岸方面的內容,則僅以約300字左右的短篇幅呈現,主要以她選後所提的「和平、對等、民主、對話」這八字箴言,作為此部分的梗概,並且也特別強調了堅決反對「一國兩制」的立場。
中共的「大外宣」計畫,為「中國對外宣傳大佈局」之簡稱,是中共為向國際社會播遞正面形象,並欲突顯出體制之「優異」,因而投入巨資開展的一項工作。據悉,該項計畫最先起源於2008年的北京奧運前後,時值中共GDP總量超越日本,正式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國,但另一方面又因人權問題,而飽受世界各國批評之際。因此,中共推展這項工作主要目的便在於,倚靠強大的資源以爭奪國際社會中的話語權,並且改採「主動出擊」應對他國的輿論攻勢。
近日,我國交通部長林佳龍指出,為避免中華航空的英文名稱「China Airlines」,被誤認是中國大陸的航空公司,因而表態支持將其改名為「台灣航空」。而這就引發國民黨強烈的質疑與抨擊,並且順勢於粉專中推出「林佳龍的華航改名計時器」,以訕笑他只敢說卻不敢做。對此,林佳龍也不甘示弱,直指國民黨也應改名為「台灣國民黨」,才能更符合現下人民的期待。
我國退役中將,現為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的吳斯懷,無疑是目前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只是,相較於幾位善於經營社群網路,而受大眾注目的政治人物,吳斯懷所創造的話題,多半只會伴隨著批評與責備。這就致使,吳斯懷的所作所為不管是否公正合理,都能成為民進黨最有力的政治提款機,而國民黨的立院黨團也因此遭受牽連,成為網友無差別攻擊下的無辜陪葬者。
我國第十屆立法委員上任至今,有多位特別備受媒體與大眾之關注。例如被貼上「親中」標籤的吳斯懷,現在無論發言是否政治不正確,都得三天兩頭地在社群平台上被「酸」上一頓。又或者是,新科立委張育美因在對農委會質詢時,過度「秀」她的愛犬Lulu,因而受到社會大眾對其之批評與質疑。
中共自2003年開始,就已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納入所謂的「三戰」策略,亦即「輿論戰」、「心理戰」以及「法律戰」等,以作為瓦解敵軍的重要工作指導。其中,在近年與台灣最切身相關,並且也是最讓民眾受影響的,就應以「輿論戰」莫屬。
本周末(3/7),國民黨主席的補選結果即將揭曉。這不僅代表著選後風雨飄搖的國民黨,終於能將中央的主導權定於一尊;同時也意味著,未來國民黨該如何進行組織改革,以及該提出什麼樣的新路線或論述等等的問題,都將繫於新任黨魁的一念之間。其中,較值得注目的是,無論是江啟臣或者是郝龍斌,皆在各自發表的政見中,不約而同地提出要讓國民黨走向「內造化」之構想。
西方哲學中的倫理學領域,有著一項稱作「電車難題」的思想實驗。其大致的假設意境是:當你看到一輛剎車失靈的電車,即將撞上前方軌道上的五個人,若你沒任何作為,則軌道上的五人皆會被撞死。不過同時間,你手邊有著一顆可以改變軌道方向的按鈕,只要按下這顆按鈕,電車就會立即轉向另條鐵軌,但這條鐵軌上卻也站著一個人,會因電車的轉向而無辜地被撞死。
中國大陸武漢市於去年底爆發非典型肺炎疫情,不僅使防疫成為近期台灣社會的共同話題,兩岸之間如何為此互動,也同樣引發熱絡的討論。尤其是,武漢台胞包機返台一事,原本應為蔡政府能向對岸釋出善意,並且共同維護台胞健康權益的契機;但只可惜,最終卻因一位「自稱」武漢台胞救援會會長的路人,於半途邀功攪局,使得此次台胞的救援行動,僅在接回一趟包機返台的航班後,便淪為一場政治口水。
從今年總統暨立委大選結束,迄今已過約莫三個禮拜,然選舉所留下的後遺症,即民眾之間的相互對立以及彼此恨視,至今仍尚未止息。尤其是,針對政府如何處置兩岸關係未來之走勢,以及台灣主權該如何定位之爭論,更是雙方熱切參與的「戰場」。然若這些爭執是停留在理性層面上的溝通,當然可視為台灣民主社會體現容納多元意見的一種展現;遺憾的是,我們所看到的,不是些仇恨性言論,便是些針對性的羞辱性字眼。
2020年的總統大選,蔡英文最終以她或許也沒預料到的817萬票,大勝對手韓國瑜的552萬票。並且,於立法院的選舉中,民進黨也以61席再度取得過半優勢。而這不僅代表著,相對於內政問題,人民更懼怕「中國因素」對台灣的影響;這也同時意味著,他們對國民黨的兩岸乃至於世代各層面之論述,多給予否定的態度。因此,國民黨最終才會落得府會雙輸之下場。
近日,民進黨籍立委林靜儀於接受外媒《德國之聲》採訪時,因直接指出「主張統一構成叛國」,以及若民進黨立院席次達到修憲門檻,將不排除「更改國號」等若干觀點,而遭受社會大眾之批評與非議。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迫使蔡英文立即出面滅火表示:「我們從來不會把不同的政治主張視為叛國」,也讓民進黨的各立委候選人們「人人自危」,深怕這會在選舉的最後時刻,造成關鍵性的影響。
2019年的最後一天,民進黨團版本的《反滲透法》在一片爭議聲浪中,於我國立法院三讀通過。為此,我國總統蔡英文於元旦文告中指出:「該法相關規定都是國內法本來就規範、禁止的事項,只要不是接受中國委託或資助從事法律不許可的事,就不受《反滲透法》的規範。」並且她也強調:「反滲透不是反交流。」欲藉此減輕在陸台胞之擔憂。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於近日指出,由於《中共代理人法》因黨內以及各黨之意見分歧,導致版本過多難以抉擇。因此,在《反滲透法》的草案版本已經定稿之前提下,該案會比先前所有的相關草案都還要可行。並且,他也指出,該草案條文總共有11條,用來補足目前國安五法的不足之處,至於能否在本會期順利完成三讀,就必須「看在野黨團之態度」。就筆者觀點而論,柯建銘的此番言論,明顯欲推卸當初說要通過《中共代理人法》之責任,並且意圖將「黑鍋」往在野黨身上扔。
近日,欲參與明年正副總統大選的三組人馬,皆已公布其副手名單,並於近期赴中選會辦理登記。一般而論,總統候選人在選擇搭檔時,多會考慮與自身條件互補性較強之人選,舉凡性別、省籍、專業乃至於派系之差異等,皆是參考之依據。而此次蔡英文或便是出自於各種互補條件之考量,因而才邀請前行政院長賴清德擔任其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