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博仁醫師今(17日)在臉書發文分享,有太太曾好奇詢問他:「為什麼你做菜,經常會有高麗菜?」他回答:「因為它真的是便宜、健康又百搭的好朋友啊!」劉博仁醫師透露,高麗菜在他家的冰箱裡幾乎全年不缺。這不僅是因為高麗菜容易保存、烹飪方式多元,更重要的是它對身體健...
許多人擔心老來失智,不過失智症其實可以預防。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提到,研究發現,一半的失智症可以預防,關鍵包括「膽固醇」與「運動」。他建議,40歲起定期追蹤壞膽固醇數值, 每週保持規律運動,養成好習慣永遠不嫌晚,不過越早執行,效果越佳。
70多歲女性最近出現半夜易醒、難再入睡,白天感到疲倦焦躁,又常忘記日常瑣事,如忘記已吃過藥、一再詢問相同問題。原本個性開朗、隨和的她,近幾個月來變得謹慎焦慮。一開始以為是老化或因失眠影響記憶力,由家屬陪同就醫經神經心理測驗與腦部影像檢查,初步發現患者除失眠外,亦有輕度認知功能減退跡象等。醫師強調,因失智症初期症狀常常不明顯,容易被誤認為是「情緒不好」或「睡不好」的正常老化現象。(記者:簡浩正)
台灣今年正式跨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國民占整體人口達20%,而隨人口老化,失智症盛行率也快速攀升,據衛福部最新調查,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為7.99%,亦即每10位年長者當中就有將近1人罹患失智症,其中更以阿茲海默症為大宗。日前食藥署就通過2款針對早期阿茲海默症的新藥,但自費療程所費不貲,且僅能延緩、不能根治。中醫師朱益智表示,其實除了西醫治療,中醫在失智症上也有著墨,如「背俞穴滑罐法」就是失智症預防與輔助療法的新選擇,簡單在家就能上手,能改善記憶退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超級食物再+1!天貝這種源自印尼的發酵黃豆製品,近年來在全球健康飲食界掀起一股熱潮。它不僅是素食者的優質蛋白質來源,更因其獨特的營養成分和潛在的健康益處,被譽為「超級食物」。現在就一起好好認識天貝的營養成分、對人體的益處,以及需要特別留意的食用禁忌。
面對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失智症已成為家庭與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為提升大眾對失智症的認識與預防意識,長安醫院日前舉辦「樂智之友會」講座,以「芳香療法於記憶認知及失智照護的應用」為主題,吸引眾多患者、家屬及關心議題的民眾參與。講座中也邀請蘿亞迪芳香照護國際認証培訓中心教育總監林錚苑老師,帶領精油DIY活動,讓與會者親手製作精油產品帶回家,實用又充滿收穫。講座主講人神經內科主任陳惠萱醫師指出,失智症症狀並非只有記憶退化,也可能涉及多層面的認知功能、行為表現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全面性衰退。她強調:「及早介入與多元治療策略是延緩病程惡化的關鍵。」其中,芳香療法也是輔助治療的一環,有研究指出,特定精油可增加幫助記性的乙醯膽鹼、情緒相關的血清素與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可能幫助改善認知退化、焦慮與失眠等情形。陳醫師分享兩則臨床案例,一位85歲女性病患使用藥物加上芳香療法,一年後簡易心智量表(MMSE) 10進步到16,情緒及睡眠也更加穩定;另一位86歲男性失智症病患在罹患流感後病情惡化,經靜脈營養合併芳香療法後,家屬觀察到其語言與認知能力顯著回復。這些例子顯示芳香療法能作為失智照護的輔助利器。除
面對高齡化社會帶來的挑戰,失智症已成為家庭與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重要課題,台中罹患失智症的85歲老婦人和86歲男性患者,在接受芳香療法後,分別出現簡易心智量表(MMSE) 從10進步到16,以及語言與認知能力顯著回復的狀況,顯示芳香療法能作為失智照護的輔助利器。
近年受到疫情與生活型態改變影響,越來越多人感受到「孤獨感」帶來的衝擊。尤其是長輩,一旦社交互動減少,不僅可能影響情緒,研究顯示,孤獨感還可能悄悄侵蝕大腦語言理解能力,成為失智症的早期警訊之一。 國家衛生研究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黃緒文助研究員,聯合國內多所研究機構,運用腦波技術深入分析「孤獨感」對語言理解的影響。他們找來50位平均66歲、沒有認知障礙的健康長者,進行語意分類測試,並透過腦電波儀(EEG)觀察大腦的反應,聚焦代表語意處理能力的N400腦波波型。 雖然參與者在表面行為上都能正確分類語詞,但孤獨感較高的長者,面對模糊或錯誤語詞時,腦波反應出現異常,顯示語言處理能力已有潛在損傷。這樣的腦波特徵,過去曾在失智症早期患者身上出現,說明孤獨感可能在沒有症狀前,就已悄悄改變大腦功能。 這些發現不只是學術數據,更對長照與臨床照護提出警訊:研究指出,若照護人員未察覺長者在語言理解上的障礙,仍用一般方式對話,可能產生「看似有對話,實際沒理解」的困境,不僅降低照護效率,還可能讓長者感到挫折與被排除,形成「孤獨 → 語言理解困難 → 更少互動 → 更孤獨」的惡性循環。 如何破解這個惡性循環
一名70多歲女性最近常睡不好,原本個性開朗、隨和卻變得謹慎焦慮,一開始以為只是老化或因失眠影響記憶力,但家屬漸漸覺得不尋常,因此陪同就醫。經初步檢查發現病人除失眠外,亦有輕度認知功能減退跡象。醫師強調
健康長壽是現代人的目標。醫師張家銘表示,科學研究發現,「白藜蘆醇」這一成分能啟動人體長壽蛋白的開關,幫助細胞修復、抗發炎,甚至延緩老化。它存在紫葡萄(連皮)、帶皮烘烤花生、深色莓果、黑巧克力等食物中。
排便是正常的生理現象,醫師蕭捷健表示,研究發現,若三天才排便一次,相當於大腦老3歲,記憶力變差的風險也高出73%,但排便後,其反應速度加速,運動時也較持久不易疲勞。因此,解決人生大事後,不只身體輕了,連大腦都特別清醒,更容易靈光乍現!
韓國「天然美女」金泰希即使已是兩個孩子的母親,依然保持令人驚豔的優雅體態。她的保養哲學不在於極端節食或激烈運動,而是將健康習慣融入日常生活,展現出由內而外的自然美。
台劇「忘了我記得」中,女主角謝盈萱面臨經濟負擔,忙於工作,即使知道飾演爸爸的秦漢逐漸失智,也只能讓他獨留在家,結果秦漢因...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老人家越孤獨,當心失智風險越高!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3)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團隊發現,即便尚未出現明顯認知退化,但「孤獨感」高的長者在大腦層級可能已經出現類似失智早期的變化,尤其是大腦的語言處理能力。 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黃緒文是與國內多所學術機構合作,運用腦波技術深入探討孤獨感對健康老年人語...
【NOW健康 楊芷晴/台南報導】你以為「皮蛇」只是皮膚病?小心它可能讓你痛苦不堪,甚至與失智有關係。安南醫院神經內科杜宜憲醫師表示,帶狀疱疹(俗稱皮蛇)是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再活化所引起。人們在兒童時期感染水痘後,病毒會潛伏於神經中,一旦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可能再次活化,造成帶狀疱疹。 帶狀皰疹後神經痛恐持續數月至數年 疫苗接種能有效預防 杜宜憲醫師強調,帶狀疱疹不僅會帶來劇烈疼痛,在水泡痊癒後,還有可能演變為「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持續數個月甚至數年,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杜宜憲醫師說明,根據統計,每個人一生中得到帶狀疱疹的機會有32.2%。年齡愈大,罹病機率愈高;若家人曾罹患帶狀疱疹,或自身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慢性病 ,也會提高感染風險。杜宜憲醫師指出,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帶狀疱疹與其後續神經痛的最有效方法。 注射帶狀皰疹疫苗不僅預防病症 研究:還能降低失智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頂尖醫學期刊陸續發表研究,帶狀疱疹疫苗的效果遠不只「止於皮膚」。2025年4月初,刊登於《Nature》的研究中,史丹佛大學團隊分析了28萬名長者的資
近年受到疫情與社會結構改變的影響,越來越多人關注孤獨感議題。國衛院團隊研究發現,孤獨感不只與老年憂鬱症息息相關,甚至加速認知功能退化,因為孤獨會侵蝕高齡者的語言能力,改變語意處理的啓動與判斷方式,提高罹患失智症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