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4月19日登場,除了近1.2萬的「人類」參加,還是世界首場「機器人馬拉松」,大約有20支團隊共襄盛舉,從180公分的「天工Ultra」到75公分高的「小巨人」,在北京市的公開道路一較高下,機器人面臨不同的坡度、14個轉彎,還有柏油路、草地、石子等不同路面,帶來不小考驗。 人形機器人相較四足、輪子機器人在穩定和運動控制上較不容易,這些問題也在長時間跑步中被放大,除了要人類陪跑外,人形機器人耗電較高,過程還需更換電池,更有甚者直接「換人跑」,也有少數機器人還沒衝出起跑線,或僅走80幾公尺就倒地不起。半程馬拉松等於是對機器人的綜合測驗,進一步檢視運動效率、關節、材料、電力等問題。 最終「天工Ultra」以2小時40分42秒奪冠,天工機器人CEO熊友軍表示,中國和美國目前在「具身智慧」(Embodied Intelligence)產業的差距應該不大,對產業前景充滿信心,期望讓機器人持續走入生活。所謂「具身智慧」是指智慧體(如機器人)透過與物理世界互動,結合感知、動作與學習所展現出的智慧能力。
2025年2月薩爾瓦多總統提出,願接受美國驅逐出境的移民,美國政府於3月中將261名委內瑞拉移民送進薩爾瓦多超級監獄「反恐怖主義監禁中心」(Centro de Confinamiento del Terrorismo,簡稱CECOT)。。這是美洲最大的監獄之一,耗資1.15億美元(約新台幣37.4億元)建造,占地23公頃、可容納4萬人,是總統布格磊(Nayib Bukele)強硬安全政策的一環,該政策讓當地兇殺案數量大幅下降。不過,CECOT遭到人權組織強力批評。 薩國人權組織Cristosal指出,該設施由政府透過祕密合約興建,建設過程快速,外界幾乎無從得知細節,現已成為政府政績宣傳的重點。 設施內的影像顯示,囚犯們擠在一起,他們剃了光頭、只穿短褲,監獄沒有戶外休閒空間,也不允許親人探訪,室內24小時開燈,生活條件惡劣。根據泛美人權委員會(Inter-American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囚犯的平均空間僅0.6平方公尺,低於國際標準。 自布格磊2022年宣布緊急狀態以來,民間至少通報該國侵犯人權的案例超過6000起,包括任意拘留、酷刑,366人在監禁時死亡。CECOT接收美國驅逐的移民,為期至少一年,「可以續簽」,白宮表示美國為此支付了約600萬美元(約新台幣1.9億元),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已對此提出嚴正抗議。
在美國密西根小鎮切爾西(Chelsea),近日一間歷史約30年的書店「驚喜書屋」(Serendipity Books)搬家,出動大大小小的居民一起幫忙,大約300人沿著人行道旁排成兩列,用人肉接龍的方式,將9100本書搬到不遠的新店面。書店老闆圖普林(Michelle Tuplin)表示,這是相當方便的搬書方式,每個人都出了一份力。大家在傳接書的同時,還能彼此交流,也有孩子一邊唱歌一邊傳書。 老闆自1月開始在網路上宣布活動,響應者越來越多,最終只花不到兩小時就把書全部搬完。比起搬家公司打包、拆箱的程序,這樣的方式快得多。她希望新店面能在未來兩周內開幕,繼續服務社區。切爾西人口僅5000多人,有居民笑稱走到哪裡都會遇到認識的人,這次的搬書活動再次展現出小鎮特有的團結與歸屬感。
大阪世界博覽會(簡稱世博、萬博)4月13日正式開幕,主題包括生活、世界與未來,在各國展現特色的同時,也是一場科技的盛宴,除了空中飛行車與電動輪椅外,現場還展出最新的機器人科技,展示這些技術如何影響人類生活。 美國LIFT Aircraft的空中飛行車Hexa在展覽第二天正式亮相,相當吸睛;觀展者在現場還可體驗Honda的電動輪椅Uni-One,其設計目的是協助身障人士,讓他們在移動時能夠解放雙手。 川崎重工則展示了「動力機器馬」Corleo,是一種越野動力四足載具,不使用方向盤,而是由騎乘者透過重心轉移進行操作,適合在「沒有道路」的地方騎行。不過,這款超酷的機器馬短期內不會上市,川崎重工表示將持續研發,目標是2050年投放市場。 本屆萬博會在大阪夢洲登場,展期至10月13日,近160國家參展,主辦單位希望吸引2820萬人次前來觀展,台灣則推出「TECH WORLD館」參加,展現豐富的人文、自然與高科技
禿鷹一直以來被認為「長得不好看」,並與死亡有關,保育專家們試圖扭轉局面,因為禿鷹對整體環境的價值,可能比想像中還要重要。禿鷹堪稱世上最有效率的「清道夫」之一,國際鳥盟(BirdLife International)近期報告指出,禿鷹每年對非洲南部某些生態系統的價值,高達18億美元(約新台幣583億元)。 禿鷹可以快速清理動物屍體,減少疾病傳播的機會,對人類社區與生態發揮重要的平衡作用。牠們擁有超強胃酸,不易食物中毒,甚至能吞食並中和炭疽菌、肉毒桿菌等屍體中的致命病菌。這些對其他動物致命的物質,對牠們卻無害,因此能有效清除環境中的潛在威脅。 2024年一項研究指出,印度禿鷹在1990年代數量大幅減少,五年內間接導致約50萬人死亡。因為禿鷹能清除帶有細菌與病原體的動物屍體,有助於降低傳染病風險。目前在非洲的11種禿鷹中,有6種面臨滅絕或嚴重瀕危,有些地區的禿鷹族群甚至下降達90%。 禿鷹以腐肉為食,目前最大威脅之一來自人類,包括蓄意下毒,或誤食為獵捕其他動物設置的毒餌。專家指出,禿鷹擁有卓越視力,能迅速發現屍體。某些人認為牠們能「預見死亡」,出於宗教或迷信因素而濫殺禿鷹。
英國倫敦北部恩菲爾德鎮(Enfield)一棵450年老樹,近日被連鎖酒吧業主以健康與安全為由砍伐,令當地民眾與保護團體憤怒不已;地方議會表示,此舉構成刑事損害,已通報警方處理。 「這讓我感到非常、非常難過,但最讓我憤怒的是,這棵樹已有將近450年歷史,早在1500年代就已存在。它的歷史價值可與我們的古堡、莊園、古老的大教堂相提並論,但卻未受到同等保護,才會發生這樣的事。」 這棵古老的橡樹樹幹周長據稱達6.1公尺,受到民眾喜愛,是倫敦僅有的60棵巨大老橡樹之一,估計可存活1000年,生態貢獻重大。業主已出面喊冤,表示是在確認樹木死亡後才砍伐,且該樹木也未受到保護令規範,並已聘請專家評估後才決定砍伐,以避免對顧客造成危險。 社區倡議團體已對相關事件展開全面調查,並要求官方保護其他古樹,該團體表示,被砍伐的橡樹位於市議會土地上,理應需要獲得許可才能進入。而橡樹價值極高外,被砍後幾乎不可能再生長,估計價值可能超過62萬英鎊(約新台幣2659萬元)。
科學家利用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在距離地球124光年的行星「K2-18 b」,觀測到兩種氣體「二甲基硫醚」(DMS)和「二甲基二硫」(DMDS),在地球上,這些氣體主要由微生物及藻類等產製,研究人員聲稱,這是迄今發現該行星可能有生命的最強力證據,再度引發討論。 不過,研究案首席學者、英國劍橋大學天文學家馬杜蘇漢(Nikku Madhusudhan)表示,尚未發現實際的生命體,只是可能的「生物特徵」(biosignature),還需要更多觀測,因此需要謹慎以對。K2-18 b的質量是地球的8.6倍,直徑是地球的2.6倍,繞著一顆比太陽小且黯淡的紅矮星運行,位於獅子座內。 1990年代以來,科學家已發現約5800顆太陽系外行星,並假設有「氫氣海洋」(Hycean)系外行星的存在,其覆蓋著微生物可居住的液態海洋,並擁有富含氫氣的大氣層。二甲基硫醚和二甲基二硫來自同一化學族,被認為是系外行星生物的重要指標,韋伯望遠鏡偵測到兩者之一、或是兩者同時存在,信心水準達99.7%,仍有0.3%是統計上的巧合。
南韓汽車製造商起亞(Kia)旗下的純電休旅EV3,4月16日在紐約車展(New York International Auto Show)前,摘下2025年世界汽車獎(World Car Awards)最高榮譽「年度風雲車」(World Car of the Year)頭銜,擊敗BMW X3與現代(Hyundai)的Inster。 這是南韓汽車製造商連續四年摘得此桂冠,包括2024年Kia EV9、2023年現代Ioniq 6以及2022年現代Ioniq 5,也是Kia品牌首度二連霸、六年內三度奪冠。Kia EV3旨在拓展品牌入門款純電車系,將多項源自EV9的尖端科技導入EV3,外觀大膽前衛,座艙科技化又實用,成為重要看點。 入圍年度風雲車的首要條件是,年產量需達一萬輛以上,並在過去一年多的期間內,至少在兩大洲的兩個主要市場販售,比如中國、美國、歐洲等。世界汽車獎同時頒發其他獎項,如世界年度電動車由現代Inster(Casper Electric)獲得、世界年度都會車則是頒給比亞迪海鷗
加拿大多倫多連續第四年舉行年度「枕頭大戰」,4月12日約100多人在市政廳旁的奈森.菲力普斯廣場(Nathan Phillips Square),帶著自己的枕頭熱情參與,有大人也有孩子,眾人開心地互相打仗,現場笑聲不絕於耳。主辦單位表示,在這個時刻,人們放下偏見差異,與素未謀面的陌生人在此玩在一起。 也有民眾表示,枕頭大戰是認識新朋友的好機會,並釋放大家「童心未泯」的一面。這次盛會是在慶祝「國際枕頭大戰日」(International Pillow Fight Day),紐約、倫敦、馬德里等都有活動登場。為了安全起見,參賽者只能攜帶無羽毛填充的輕量枕頭。
美中關稅大戰如火如荼,路透4月15日在中國廣州交易會展覽現場,了解企業們的應變策略,有醫療設備廠商不諱言面臨「生死存亡」,「貨出不去、錢拿不回來」,十分嚴峻,更擔心長時間的僵局,受苦的還是老百姓。 也有廠商表示,很多認識的供應商已經轉向俄羅斯;有美國香氛產品進口商雖然來到現場,但可能沒有特別的採購計畫,表示所有東西都在漲價,連在美國當地採購的也一樣。 中國廣州交易會每年舉辦兩次,2025年上半年的活動有超過三萬家廠商參展,這也是今年美中關稅大戰以來,中國首個貿易展覽會,目前美國對中國產品總關稅最高達到145%、中對美也來到125%。根據路透社走訪,多數從事出口的廠商表示,美國訂單至為重要,但目前許多已經暫緩或是取消,中國每年對輸美商品規模達到4000億美元。 這次廣交會舉行至5月15日,登記觀展的海外買家約17萬名,較去年11月活動創紀錄的23.5萬名有所下降,其中歐美買主也由原本的20%下降至10%。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前次展覽促成了250億美元的商機。
2006年因病逝世的義大利少年阿庫蒂斯(Carlo Acutis),預計成為天主教首位「千禧世代」聖人,地位等同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苦行僧阿西西的聖方濟(Saint Francis of Assisi)。阿庫蒂斯擅長電腦,並創建網站傳教,但15歲時死於白血病,長眠在阿西西聖母教堂,遺體以蠟覆蓋,身著青少年的服飾,栩栩如生,信徒絡繹不絕前往瞻仰。 梵蒂岡官員指出,阿庫蒂斯的神蹟包括四歲巴西男童治癒嚴重疾病、哥斯大黎加女子在致命自行車車禍後奇蹟痊癒。除了宗教之外,阿庫蒂斯的動人之處,還在於他過著與其他青少年一樣的生活,他努力上學、交朋友,也會出去玩。 此前網路出現宣稱是阿庫蒂斯的聖物(遺物),甚至是「身體部分」被放上網路拍賣,遭梵蒂岡嚴厲譴責,並已請警方介入取締。封聖儀式預計4月27日在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由教宗方濟各親自主持,教宗此前因肺炎住院,目前仍在康復中。
以汽車等機械工程、效率聞名的德國,是歐盟人口最多的國家,但如今卻面對國內基礎建設老舊的挑戰,包括4000座橋梁需要未來10年進行現代化或重建。比如在東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一座建立於1971年的橋梁,在2024年9月崩塌,雖無人受傷,但造成周邊交通打結,還使河川運輸暫告關閉。 在德捷邊境、柏林高速公路等都傳出有老舊橋梁無法使用的狀況,促使當局即刻檢視類似橋梁的設計,而柏林的高速公路意外使大片地區交通嚴重受阻,政府不得不撥款1.5億歐元緊急重建。 聯邦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施尼則(Monika Schnitzer)說,德國人雖然是很好的工程師,但長期以來「太過節省」,尤其是基礎建設上。2025年3月準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推動國會通過一項5000億歐元的基礎建設基金,將在未來12年透過舉債更新老舊基建,也被外界認為有望帶動停滯的經濟。 除了橋梁,學校也破舊不堪,德國鐵路多年來投資不足,接下來將進行大規模翻修,希望能扭轉德鐵誤點、故障的名聲。即將卸任的政府發言人希伯許特萊(Steffen Hebestreit)表示,除了投資不足,對基建的維護也不夠,包括清潔、修理、加固等。
美國加州4月14日遭規模5.2地震襲擊,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San Diego Zoo Safari Park)監視器記錄下特別畫面,在地震發生當下,大象們團團將年輕小象圍在其中,形成「警戒圈」( alert circle),展現守護族群年輕個體的天性。 影片中7歲的母象Mkhaya站在象群中間,但7歲的公象Zuli則待在外圍,而18歲的母象Khosi時不時用象鼻觸碰Zuli,大約4分鐘後象群才恢復正常狀態。聖地牙哥動物園野生動物聯盟(SDZWA)指出,大象會通過腳感受地面的震動,影片則展現出大象明顯的社會家庭結構。
拍賣史上最大豔彩藍鑽「The Golconda Blue」4月11日在紐約佳士得展出,重達23.24克拉,估價為3500萬至5000萬美元(約新台幣11.4億元至16.3億元)。這顆梨形藍鑽來頭不小,是300多年前在印度戈爾康達(Golconda)所開採,曾為印度貴族所擁有,顏色評級達到所謂的「Vivid Blue」(豔彩藍色)。 佳士得表示,戈爾康達是已知世界最早出產鑽石的礦場,早於南非、俄羅斯、印尼,其特別之處在於,通常一個礦場只會有一種顏色的鑽石,比如白鑽、粉紅鑽等,但是戈爾康達幾乎出產了所有顏色的鑽石。 根據佳士得官網,藍鑽曾鑲嵌在手鍊、項鍊之上,在貴族與知名珠寶商如Chaumet、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以及藏家間流傳,但這是它首次登上拍賣舞台,由傳奇設計師羅森塔爾(JAR)打造為現代華麗的戒指,拍賣會預計5月14日在日內瓦登場。 Yahoo字典精選單字:貴族、礦場、流傳的英文怎麼說?
美國流行歌手凱蒂佩芮(Katy Perry)與其他五名女性,4月14日搭乘億萬富豪貝佐斯旗下航太公司「藍源」火箭,歷經11分鐘的太空旅行,成功返回地球,標誌著60多年以來首次全女性太空飛行。 艙內畫面顯示,眾人在太空中感受失重狀態,並讚歎地球美景;凱蒂佩芮回到地球後親吻地面,直言在她的人生中,這次體驗僅次於成為母親,貝佐斯未婚妻桑琪士(Lauren Sanchez)更感動落淚。 其他團隊成員包括哥倫比亞廣播電視公司(CBS)主持人蓋爾金(Gayle King)、前NASA火箭科學家艾莎鮑伊(Bowe)、太空生物學研究員亞曼達.阮(Amanda Nguyen)。 發射畫面顯示,高18公尺的次軌道太空船新謝波德號(New Shepard)火箭,將六人送上距離地表超過100公里的卡門線(Karman Line),眾人歷經約四分鐘的無重力狀態,從艙內錄音紀錄,可聽見她們對著月亮驚呼讚歎,在降落時尖叫連連。 Yahoo字典精選單字:太空艙、太空旅行、首次的英文怎麼說?
在墨西哥西北部的一個港口小鎮,居民僅6000多人,不過卻「收養」了一頭罕見又神祕的瓶鼻海豚作為「寵物」,當地人將牠取名為「Pechocho」,在未曾受過訓練的情況下,Pechocho會開心地跑到人類船隻旁邊,討摸互動,十分可愛。 海豚是高度群居動物,不過2008年起,至少記錄了40頭「獨居海豚」,牠們遠離同伴,卻常與人類互動,包括1992年首次被發現的Pechocho在內,據報牠可能是墨西哥水域唯一仍在世的獨居海豚。由於Pechocho不尋常的行為,也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遊客。 專家表示,Pechocho是屬於「獨居且社交型」(solitary-sociable)的動物,可能是跟著同伴前來,最後出於各種原因留下來;也或者是漁民對牠很好,給牠東西吃,因此也就接受了這種生活模式。 不過,專家指出,一般而言野生海豚很少存活超過20年,現在的Pechocho也很可能不是原來的那隻,但Pechocho如今已是當地的吉祥物,地方也在考慮是否為年老的牠舉辦致敬儀式。
美國聯邦政府削減開支延燒到科學界,影響多個研究機構,也讓科學家們思考離開美國的可能性。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海洋科學家、邁阿密大學教授迪昂(David Die Dejan)一度遭裁員,雖然目前暫時復職,但他表示,如果新政府讓科學家的工作貶值,隨著研究機會的萎縮,他也準備好將自己的知識帶往海外,即使需要犧牲家庭。 而權威科學期《自然》(Nature)三月底一份調查顯示,在川普巨大的政策變化之下,有75%的科學家考慮離開美國。 華盛頓流行病學家歐森(Michael Olesen)曾在衛生及公共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從事救災工作,包括在地震或颶風災區設立急診室,也曾在新冠疫情中致力預防醫院內感染,他表示政府此舉將傷害公共健康、教育、醫療服務等。 歐森考慮的工作地點包括澳洲、紐西蘭和加拿大等,可能會「賣掉大部分的東西,重新開始」。他認為,學界人才出走,短期不一定會有影響,但對下一代恐造成傷害,尤其是在科學教育。
成立逾30年的香港民主黨,2025年4月13日舉行特別會員大會,逾九成出席會員通過授權中委會進一步進行解散,預計幾個月內將會召開會員大會,正式投票通過,但可能明年才會正式解散。 黨主席羅健熙表示,將會把黨產捐贈給理念相近的團體,不過沒有透露剩餘的資產數字,被問及是否有「中間人」威脅解散政黨時,表示「不會回答更多」,強調是評估政治環境後的決定。 不過,創黨成員李華明向媒體透露,收到「中間人」傳話,表明「民主黨歷史任務已完結」,相信中央連溫和民主派也難以容忍,無奈決定解散。路透此前報導,有五名黨員透露受到北京官員或中間人警告,不解散就會面臨被捕等「嚴重後果」。 美聯社指出,香港民主黨走入歷史,代表的也是1997年香港回歸時,獲承諾的半自治與自由已逐漸消逝。其成立於1994年,在國安法的陰影下,成為香港僅存不多的民主團體之一,長期定位為溫和民主路線,一些前成員加入香港政府擔任官員,也曾表示願意與北京談判,招致批評。
美國總統川普發起的全球關稅戰風波不斷,尤其與中國之間態勢持續升溫,繼白宮證實中國產品關稅達145%,中國4月11日也宣布對美稅率調高至125%。中國國營通訊社中新社4月10日走訪北京金融街等地,民眾普遍支持當局對美國進行反擊,表示對國家有信心。 對於關稅大戰的結局,民眾也期望最終和平發展,回到談判桌,取得雙贏。 路透引述知情人士說法,中國當局已要求北京官員們進入「戰備狀態」,並加強外交攻勢,聯合其他國家反川普關稅。其中外交部與商務部官員取消休假、手機24小時待命,並召回多位大使,統一對美立場。 據報導,中國在川普第一任期時,就已有所謂「反制劇本」,包括關稅、限制美國企業、限制稀土出口等,這次迅速反應類似於疫情期間的決策措施,毋須所有部門審核。對內事實上更是關鍵,當局除了信心喊話,同時鼓勵家庭消費,在房地產危機尚未解決的此刻,期盼將經濟成長的引擎轉向內需。
根據微軟熱門電玩改編的《MINECRAFT麥塊電影》(A Minecraft Movie)票房斬獲驚人佳績,上映首周全美票房突破1.5億美元、全球票房逾3億美元,表現超越2023年《超級瑪利歐兄弟電影版》,全台首周票房也超過7000萬新台幣。而倫敦舉行了麥塊的沉浸式展覽,讓粉絲們可以踏進超真實的「麥塊世界」,在不同場景進行各種體驗。 走進展覽現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麥塊森林世界,牆壁上是樹木與動物的投影,如同遊戲,雞和豬豬在林間移動,現場還有許多真實的麥塊模型,以及各類不同場景,粉絲可搖動裝置來改變畫面,進行互動體驗。 麥塊遊戲中,玩家能在3D世界內與方塊或生物進行互動,特色功能包括探索世界、採集資源、合成物品及生存冒險等。截至2024年全球售出3億份,已超越《俄羅斯方塊》,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電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