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門鍵/高雄報導 媽祖聯合會台灣總會邀請「台灣醫療典範獎」得主林耕新以「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 ... Read more
...得知李仟萬理事長結合各界菁英,以網路等方式行銷宗教文化和社會關懷,令人敬佩,這次又邀請林耕新醫師舉辦講座,相信必能讓參加者對壓力有更深層認識,將壓力轉為助力。 林耕新提到,現代人都說「壓力山大」,其實美國時代雜誌早在一九八三年...氣喘等;千萬不要小覷壓力的影響,根據美國國家科學協會的研究,長期壓力老化加速七至十九年,短期壓力老化...大家紓解壓力的方法:改變、接受、隨它去、建構新生活。目前網路世界酸民無所不在,主要是不為別人的批評...
走進臺南淺山,位於白河區六溪里的「六重溪部落」是少有人知的原鄉地帶。這裡保存了大武壠族(Taivoan)生活文化,並且與不同時代的臺南經濟活動交織。因產業帶來的不同物產逐漸滲入部落餐桌,那融合不同時代與傳統記憶的家常菜,彷如一部有滋有味的臺南山區開發小史。
...聲援諸如苗栗大埔、台北士林苑王家案等不當的土地開發案,他認為本案水利會出售土地給建商的違法情事已經監察院調查指摘,希望新北市政府跟相關政府單位可以擔起責任,防止新店區市民重要的文化資產場域,再次受到建商金權城市開發的破壞。 家族世居新店的新北市陳昌梯醫師後嗣山林保育協會理事長陳國超博士表示,當年過水橋是可以供通行使用,在他五、六十年前跟著母親走這段路的時候,會聞到柴油味,因為當時已經是工業時代,鄰近的公路局保養廠曾將這段渠道當作排水道使用...
...品質,擁有更積極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 真共融:翻越受限的牆 從心看見世界 曾理事長提及帕運期間得知許多競賽項目,「許多運動項目都聽過,但到底是什麼模樣?怎麼運作?其實會很想實際體驗看看...環境、被自己所困住,輪椅、拐杖等等都成了他們走出家門、擁抱生活的一部分。在這個崇尚社會共融的社會裡,天時地利加上致力於人...前所未聞,以及感動從來沒有過的感動。(圖|展翼視障天使協力車協會) 倡議系列 鐵人系列 身心障礙選手形象短片系列 責任編輯:Trista...
...世紀臺灣新文化運動』,文化部長李遠說,從9月初陪著黃土水的作品,回到他的母校東京藝術大學,心中特別有感。黃土水的生命雖然短暫,但100年過後,他所留下的作品依然被大家傳頌,有關他的...改編成電影,「短暫的生命所留下的作品,卻能讓大家持續詮釋,是多麼重要的事情」。李遠說,作為文化部長,他會努力讓「每一天都是新文化運動」、讓「21世紀新文化運動體現在所有人的生活上」,文化部會很努力地讓每個文化產業、每樣文化活動都有新的表現,讓所有的臺灣人驕傲地...
(中央社記者邱祖胤台北17日電)10月17日為台灣文化日,文化部長李遠表示,作為文化部長,他會努力讓「每一天都是新文化運動」,讓「21世紀新文化運動體現在所有人的生活上」。
今天(17日)是臺灣文化日,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國樂團也在今天舉辦《土水-臺灣初露》音樂會彩排記者會,文化部長李遠特別出席,藉此呼應今年9月黃土水的雕塑作品《甘露水》,在母校日本東京藝術大學隆重展出盛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由永豐金控、永豐銀行贊助,台灣看見家鄉推廣教育協會主辦的「2024看見家鄉影展暨成果發表會」,經過半年的孵育與陪伴,小導...
臺南市社會局27日攜手臺南市南瀛公教退休人員協會,於佳里區辦理銀髮族行動學苑創齡遊學班成果展,黃偉哲...臺南市已做好準備,除已連續三年蟬聯長照服務涵蓋率六都第一外,遠見雜誌2024年大調查社福面向,臺南市更是獲得...更是火力全開將所學技能完整呈現,跨越年齡框架創造銀髮新生活,是為高齡友善城市的最佳寫照。歌曲教唱班歸仁分班79歲...瞭解製茶的歷程、茶具的使用、品茶的技巧,精益我茶道文化,不禁吟唱「臺灣茶葉開奇花,盈室茶香笑語嘩;此景豈應...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全台六縣市與台灣藝術創生文化基金會合作,舉辦一年一度地方創生微電影競賽「青春還鄉」 […]
大學時,一次YWCA女青年會-青橄欖志工的經驗,讓江青純與女青年會締結了不解之緣,從中獲得的養分,讓她認定人生 […]
台灣安寧緩和照顧資源不足,要在醫院死也不容易,在宅善終又因家庭型態的改變及「一人家庭」的增加,許多「家」已無力承擔照顧病人的責任。如何在醫院與家之外,打造一個臨終處所,讓末期病患安心走向人生終站,是正步入「多死社會」的台灣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警政時報 蔡宗武/高雄報導】 高雄市長陳其邁今(9)日至議會進行第4屆第4次定期大會市長施政報告,說明凱米、 […]
2024三義木雕藝術節系列活動-木藝慢活嘉年華,將於10月10日至10月13日雙十國慶假期在三義木雕博物館前廣場及水美藝術街盛大舉行。苗栗縣縣長鍾東錦,歡迎國內外遊客踴躍參與,感受
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桃園地檢署特別結合桃園市新都心生活文化協會主辦之「2024桃園市銀河水岸樂活老街溪健走活動」,宣示反毒打詐的決心。桃檢表示,桃檢為打擊犯罪不遺餘力,此次與桃園市榮譽觀護人協進會共同結合桃園市新都心生活文化協會,深入社區鄰里與鄉親互動。桃檢由主任檢察官陳淑蓉帶隊,與桃園市榮譽觀護人
在台灣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碰到像是便當、歐吉桑等等源自於日本的字詞,相反地在日本觀光時也能夠碰到許多來自台灣、中國等地方的詞語,尤其是喜愛中華料理的日本人更是常直接將料理名稱直接照唸因而生成新的日語詞彙。接下來就要介紹一下在日本能夠看見的源於華語圈的逆輸入日語詞彙,許多在日本更是早已常見到根本會讓人忘記原來他是中文來的,一起來增廣見聞一下吧!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張孝義/台北報導 中秋佳節當天,桃園地檢署今(17)日結合桃園市新都心生活文化協會主辦之「2024桃園市銀河水岸樂活老街溪健走活動」宣示反毒打詐的決心。 老街溪健走活動,是多年來桃園市民於中秋節時最重要,也是最盛大極具亮點的 活動。除了老街溪樂活健走外,也於場區設置數個宣導攤位,參加者可於攤點獲得桃檢精心準備的宣導品及摸彩禮品,了解如...
採訪・撰文=郝致琪 擁有「台灣飲食產業奧斯卡獎」之譽的全台唯一飲食產業創新專業評鑑「食創獎」2024年盛大迎來第6個年頭,由飲食產業專業媒體《食力foodNEXT》、
...總會」持續與兩岸佛教界互動友好,還跨宗教交流及深度對話,那都是在實踐「同願同行‧和合共生」的精神。 為期三天的論壇除了主論壇,還有七場分論壇、新媒體論壇等,佛光山十一位法師、佛光山佛光大學名譽教授謝大寧...佛教思想與實踐以香港佛光道場為例」、滿謙法師的主題是「以文化推動人間佛教-以佛光緣美術館為例」、滿信法師主題為「談...保護與整理-佛教典籍的數位化結集」、明光法師發表「人間淨土心生活運動之推行」、見澧法師「從沓婆摩羅子事件看佛陀指導僧團...
交通部觀光署阿里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於10月26日至27日在牛埔仔愛情大草原舉辦「阿里山muni音樂季」,今年「muni音樂季」首次舉辦獨立樂團創作大賞,在阿里山管理處洪維新處長、嘉義縣文化觀光局陳峰武秘書、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代表、嘉義縣民宿發展協會簡坤瑩理事長、阿里山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林東翰理事長及中華民國旅館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洪崇元理事長及轄內各村社區發展協會及村長與各公協會以及媒體先進等貴賓一同見證賽事的開始...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為傳遞「臺灣文化日」精神,NCO臺灣國樂團《土水-臺灣初露》音樂會19、20日臺灣戲曲中心登場,以臺灣雕塑大師黃土水經典作品《甘露水》為
...家鄉,身陷永遠陌生的外族當中」唯色之前,我剛好讀完奈保爾的自傳體小說《抵達之謎》,他是一位出生於加勒比海的英語作家,寫作主題是殖民主義對第三世界人民造成的摧殘。奈保爾曾困惑於身份所屬和人格分裂,但最終在尋找寫作中認證了自我文化身份。 十八年來,我一直跟隨唯色的文字探知「看不見的西藏」(唯色博客即為此名),探知唯色的「抵達之謎」。 2006年作者與唯色在北京的雍和宮 繼2009年日譯本《殺劫-鏡頭下的西藏文革》(集廣舍 合譯)之後,2012年,日譯本《西藏的秘密...
...阻擋梁美雲想在球場闖出一片天的決心,經過層層篩選而進入了亞東體系,並成為國家隊不可或缺的大將。仔細算起來,梁美雲真正開始打球的年紀為高一,進入球隊的她們,開啟了如軍隊的單純生活,每天除了上課就是訓練,對於反覆的基本動作練習,完全沒有覺得枯燥而全心投入,大家的信念都是:「要好好練習才能贏球」;梁美雲在高三的年紀,就被鎖定為國家隊成員,且成為主力中的主力,梁美雲不斷地強調自己在進入亞東的體系中,接受湯銘新等教練團所設計的八週訓練,每...
世界日報「2024年銀髮樂齡生活展」19日在金山灣區僑教中心舉行。活動匯集多名灣區知名講者、數十個攤位,為銀髮族提供生活...
...重建經費,並感謝市民、國軍、各縣市、中央單位、市府局處及里長等全力投入重建家園、恢復市容。另高雄112至113年共投入約38億元治水,包含興建10座滯洪池,目前25座滯洪池總滯洪量達498萬噸;113年至115年爭取中央補助44.4億元,包含區域排水改善、雨水下水道系統功能提升、水利設施災後復建工程等,其中仁武地區(曹公新圳、獅龍溪)投入2億元、後勁溪流域投入8.7億元、典寶溪流域投入8.7億元、土庫排水系統投入0.9億元、美濃溪流域投入3.5億元改善區域排水。 遠見雜誌公布「2024縣
行駛在花蓮的公路上,沿途的風景如畫,壯闊的太平洋與天空交融一色,連綿起伏的青山環繞,駛向花蓮的路不僅是一條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更是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旅程,每一段路程訴說著這片土地的故事。 然而,瑰麗的景色背後,飽含著台灣人長期的隱憂。
曾唱紅〈風中的早晨〉〈往天涯的盡頭單飛〉的民歌手王新蓮,也是位跨界文字、攝影及繪畫的藝術家。4年前自美返台定居,便在台東池上開始駐村藝術家生活。
「高才通」簽證推行近兩年,9成5來港人士為中國大陸背景,配套政策不足,高才找工作「水土不服」,計劃能否能吸引真正的人才挽救經濟備受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