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呂赫若的小說〈清秋〉在寫從東京學成回台的主角遇到了難題,不僅需要將租出去的房產收回來設醫院,開業許可證也遲遲未獲核可,後來太平洋戰爭開打,其他人紛紛去當兵,老醫生也一個個退休,主角的問題反而迎刃而解,成功開設醫院當起醫生。〈清秋〉當時被總督府當作皇民化文學出版,但其實是一篇反戰文學,運用隱喻的手法,抗拒日本的殖民體制。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 呂赫若的小說〈清秋〉在寫從東京學成回台的主角遇到了難題,不僅需要將租出去的房產收回來設醫院,開業許可證也遲遲未獲核可,後來太平洋戰爭開打,其他人紛紛去當兵,老醫生也一個個退休,主角的問題反而迎刃而解,成功開設醫院當起醫生。〈清秋〉當時被總督府當作皇民化文學出版,但其實是一篇反戰文學,運用隱喻的手法,抗拒日本的殖民體制。 原文出處:反戰小說被當皇民化文學?呂赫若〈清秋〉暗藏許多隱喻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呂赫若有篇小說〈玉蘭花〉,描述台灣人和日本人如何相處,主角身處鄉下,日本朋友來渡假時帶了照相機來,照相機是現代化的產品,這意味著鄉下的現代化由日本人帶來;後續情節提及日本人生病,主角的阿嬤拿著他的衣服到河邊,進行招魂的儀式,日本人便甦醒了過來。這篇小說有一個很重要的隱喻,在現代化的同時不用拋棄傳統,日本人代表現代化,台灣人代表傳統,呂赫若藉由這個故事來調和兩方,既符合皇民化政策,又為台灣傳統習俗做了強而有力的辯護。
記者:邱家宜、邱劭安;責任編輯:陳偉婷 近期網路上有一連串關於台灣與日本的傳言,除了說二戰結束後日本有30萬人留在台灣,子孫繁衍,至今台灣有十分之一的人(230萬)是日本血統;還說,台灣民進黨新潮流的政治人物,有很多是擁有日本名字的日本人。這些違反一般常識、明顯錯誤的傳言,卻能在社群媒體以各種變形版本大量流傳,成為資訊環境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 與日本相關謠言 多版本發散 圖1:網傳影片「高雄好可怕。 為二戰的日本軍國主義招魂」擷圖 除了前面兩則不實傳言,8月開始社群媒體也流傳一...
文化館際合作邁新局!台南生活美學館與台南市原民會合作,推出「紋化痕跡─排灣˙魯凱女性文手文化藝術」展。何謂「文 […]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寫的《台灣文學史綱》,1987年2月出版,當時還未解嚴,這部可說是戒嚴時期最重要的台灣文學代表。葉石濤二戰時接受皇民化,戰後初期讀了左派的書遭人密告,坐牢三年,使他後來面對政治都相當疏離。作家陳芳明表示:「葉石濤在最不自由的年代,為台灣的文學主體建立自己的解釋,我對他評價很高。」葉石濤當年擔任西川滿助理,在《文藝台灣》上發表過小說,唯美風格受西川滿影響,雖然曾寫過皇民文學,也無法掩蓋他對台灣文學的貢獻。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寫的《台灣文學史綱》,1987年2月出版,當時還未解嚴,這部可說是戒嚴時期最重要的台灣文學代表。葉石濤二戰時接受皇民化,戰後初期讀了左派的書遭人密告,坐牢三年,使他後來面對政治都相當疏離。作家陳芳明表示:「葉石濤在最不自由的年代,為台灣的文學主體建立自己的解釋,我對他評價很高。」葉石濤當年擔任西川滿助理,在《文藝台灣》上發表過小說,唯美風格受西川滿影響,雖然曾寫過皇民文學,也無法掩蓋他對台灣文學的貢獻...
...內)外,在廟右後方另有兩個並列的萬人塚,長方形墓龜微微高出地面,以水泥封蓋,東西走向;在萬人塚前(西邊),豎立著一塊方柱形墓碑,正面刻「萬善同歸之墓」,背面刻「昭和十年乙亥歲冬月建立」。昭和10年(1935)已是日治末葉,因「皇民化運動」、「土地整理之須」,除讓民間的神佛昇天外,還強制田、畑(旱地)、原野、墳墓地、山林等土地上的墳塋遷葬公墓,這些萬人塚應是當時從各處遷葬來的無主骨骸。 昭和墓碑正面。 昭和墓碑背面。 廟右後方並列的兩個萬人堆,墓龜...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皇民化時期不寫戰爭的書寫策略,在龍瑛宗小說裡看得非常清楚。龍瑛宗是少數在日治時期書寫原住民的台灣作家,他在台灣銀行工作,被派到花蓮時接觸到阿美族,自然而然出現在他的筆下。龍瑛宗筆法唯美,擅長描寫細節,西川滿用兩倍的薪水將他聘回台北,加入《文藝台灣》。二戰後,龍瑛宗又寫了〈台北的表情〉,把國民黨接收台灣前後的變化,寫得特別深刻。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 皇民化時期不寫戰爭的書寫策略,在龍瑛宗小說裡看得非常清楚。龍瑛宗是少數在日治時期書寫原住民的台灣作家,他在台灣銀行工作,被派到花蓮時接觸到阿美族,自然而然出現在他的筆下。龍瑛宗筆法唯美,擅長描寫細節,西川滿用兩倍的薪水將他聘回台北,加入《文藝台灣》。二戰後,龍瑛宗又寫了〈台北的表情〉,把國民黨接收台灣前後的變化,寫得特別深刻。 原文出處:知名作家龍瑛宗「台北的表情」 寫台灣人戰後心情變化
公視播的《聽海湧》講的是日據時代,從台灣大量徵召的「戰俘監視員」,被派到婆羅洲,看管日本戰俘的故事。號稱是屬於台灣的「時代劇」。
國立臺灣文學館與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合作出版的《季節圖鑑:呂赫若新出土作品集》,今天(20日)於臺文館舉行新書發表會,並由雙方代表臺文館長陳瑩芳、中研院臺史所長鍾淑敏教授簽署合作備忘錄,承諾未來文史專業交流、共享與互惠。呂赫若的公子呂芳雄先生、女兒朱麗玉女士,學者陳萬益教授、許俊雅教授、譯者謝明如等貴賓出席,見證重要時刻;並由中研院臺史所檔案館主任王麗蕉介紹出版緣由。 臺文館長陳瑩芳致詞時表示,非常感謝呂赫若家屬長期對臺文館的信任,呂赫若的《季節圖鑑》不僅反映了當時臺灣的社會狀況、人民的心靈變化,亦將成為臺灣文學未來研究、創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