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海湧捏造台灣人的假歷史
公視播的《聽海湧》講的是日據時代,從台灣大量徵召的「戰俘監視員」,被派到婆羅洲,看管日本戰俘的故事。號稱是屬於台灣的「時代劇」。
但這部戲的目的,並不是還原史實,或以真實歷史為背景,或是悲憫人性。而是要斬斷台灣人的根,假造台灣人對日本的國族認同。
導演孫介珩說,戰俘監視員就是台灣人民的縮影。但事實上,導演是作賤了當時的台灣人。
導演說:劇中主角三兄弟,老大打從心裡認同日本人,想成為日本人。老二想證明自己有擔當,可以取回日本籍女友。老三則想跟哥哥一起,改變家裡的環境。也就是說,三兄弟都對日本心悅誠服,都不是被迫的。對日本沒有一絲懷疑。
老大是一心一意的效忠日本,想讓自己從「卑賤」的台灣人身分,透過為日軍服務躍升為「高貴的日本人」。老二一心想娶「高貴」的日本女人,也顯示了對日本的慕戀。老三則是自然而然的當順民,只想改善經濟。對日本沒有懷疑,沒有不滿,也沒有任何挑戰。孫介珩說,這三兄弟就是台灣人的縮影。但,這當然是汙衊先民,沒有良心的胡扯。
台灣被割讓給日本之後,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是順民,都對日本臣服。根據日本警察廳紀錄,日本在台灣殺了幾十萬人。其中多為反抗日本。日本登陸時,就有壯烈的乙未戰爭,眾多抗日英雄殉難。抗日事蹟族繁不及備載。
日據下的台灣,有三種台灣人。第一種,是少數人想方設法,處處配合日本。他們要改日本姓,舉報抗日分子,丟棄祖先牌位,申請成為「皇民化」家庭,就可以擺脫「台灣賤民」的身分,成為「假日本人」,在台灣作威作福。但日本人並不承認他們是「皇民」。對日本人來說,他們只是「皇民化」的高級台灣人。
但多數台灣人,只是不得已為求生存,做著順民。不管是做軍伕,還是「監視員」。其中有喜不自禁去的,卻也有很多,根本是在壓迫下,被迫參軍。更不要說,有在各種慘烈殘酷情狀下,仍然堅持各種抗日作為的英勇台灣人。
但是在導演的設定裡,沒有積極抗日的台灣人,也沒有消極抵制的台灣人。只有喜孜孜,妄想做日本人的台灣人。
日據時期,台灣農民95%是佃農。識字率也只有5%。即使稻米三熟,台灣人也吃不到自己種出來的米,長年吃不飽。各種物資在戰爭後期,更是被總督府嚴厲管控。三兄弟出發前,可以有照相機在海邊,跟櫻子拍照?完全不顧史實,用照相機製造一種日據時代的浪漫唯美,導演也實在用心良苦。
孫介珩跟公視,不斷宣傳,他們如何研讀史料考證史實。據說,他連母雞品種都極其講究。
可是,為什麼在關鍵處,就出大問題?因為,這不是一齣台灣時代劇。這是一齣惡毒的媚日大戲。(作者為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