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二代健保 大中華基金有賺頭

工商時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補充保費弄的投資人人心惶惶,尤其定存族資金移轉意願高,投信業者表示,若是想改追求股利收入,可選擇兼具陸股高成長和台灣高股息的大中華基金,如果較為保守投資人,也能轉進投資級債券基金。 群益大中華雙力優勢基金經理人蕭棋文強調,想要追求穩定股利收入的投資人,不妨由股市轉買高股息概念基金。 近5年股價增逾30%的企業有半數在大陸,而股息殖利率超過4%的企業多在台灣和大陸,換言之,投資大中華股市可左擁右抱高成長與高股息,以基金方式投資,就不會有補充保費問題。 群益全球新興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張俊逸建議,可將部分資金轉移至其他低風險、但無補充保費問題的替代性投資標的,例如具有高流動性的國內貨幣市場基金,或平均年化報酬率3%以上的投資級債券組合基金。他說,近幾年才開始風行的新興收益債,利息報酬率表現並不輸高股息股,也相當適合投資人。 永豐新興高收雙債組合基金經理人曹清宗表示,新興市場利率較高,加上景氣邁向正向循環,歐美政策挹注資金動能下,未來資金仍可望持續流向新興市場各類債券。 根據JP Morgan對新興市場債市第4季的評估報告顯示,若以年底前利差由目前300點以上水準下滑至275點,至年底前新興市場美元主權債報酬預估可達3%,但後市仍宜留意美國政治風險與歐洲債務問題的影響。 瀚亞投資提醒,即使境外基金跟境內投資海外的商品有此優勢,但仍會被列入海外所得,且金額只要超過100萬元就必須申報;若加計個人所得超過600萬元,就會被課到海外所得稅,投資人還是要精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