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指標體檢三○家壽險公司

台灣七成以上的民眾都有投保人壽保險,去年民眾將生老病死可能給家庭帶來的財務衝擊,以高達兩兆三千億元保費的代價,轉嫁給全國三十家壽險公司,那麼這些受保戶重託的保險公司自身的體質如何?本文透過負債佔資產比、保單繼續率、投資報酬率、平均身故保額以及訴訟率等重要指標逐一檢視。

一、負債佔資產比

去(2012)年30家壽險公司(含24家本國公司與外商子公司及6家外商分公司)的資產總額超過14.7兆元,但是其中業主權益僅約5%,其他95%則為主要由依法應提存的各項準備構成的負債。換句話說,壽險公司的資產絕大多數來自外來資金,而非股東口袋。

去年負債比率較前年高的本國壽險公司有8家,增加最多的是中國信託與國際康健,分別增加2.6%與2.4%。而負債比最低的前三名公司則由國際康健、中國信託與保德信國際分別以85.84%、89.37%、91.68%蟬聯。

有效契約保費排名前五大的國泰、富邦、南山、新光與中華郵政壽險,有3家的負債比超過9成6,其中最低的是富邦92.29%,最高的是新光96.9%。

六家外商分公司負債比最低的是最資淺的蘇黎世國際59.5%,最高的是中泰98.62%。

二、繼續率(年繳化保費)

壽險契約在簽約前有3天審閱期,契約成立送達後還有10天契約撤銷期,這些規範的目的就在讓保戶看清楚想明白,但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保戶在投保後中途解約。以2011年為例,解約件數超過300萬件,保險公司付出的解約金高達6,840億元,是身故保險金738億元的9.3倍,且佔壽險公司總給付金額的48%,保險的保障功能因而大打折扣。

保戶中途解約的原因很多,包括投保時未審慎考慮、對保險內容未充份了解、投保後個人經濟能力發生變化、個人資金週轉的需求等,壽險是長期契約,投保後保戶的主客觀條件發生變化在所難免,但若保戶投保後不久就解約,則業務員在招攬過程中的不當說明或引導,很可能就是造成保戶解除契約的關鍵原因,因此保單生效後13個月(即投保後滿1年)、25個月(投保後滿2年)仍繼續有效的比率,就成為主管機關評比壽險業招攬品質的重要指標。

13個月的繼續率拔得頭籌的是去年首次登錄繼續率數據的合作金庫,而繼續率模範生臺銀人壽則屈居第二,但仍是唯一在13個月與25個月都超過99%的壽險公司。國泰以97.3%名列第三,且第25個月仍保有9成以上水平,名列第五;中華郵政壽險第13個月排名第四,第25個月則晉級第二;第一金在第13個月排名第9,第25個月則竄升為第三。南山13個月繼續率達96.56%排名第五,25個月則降到86.84%排名第13。
而13個月繼續率低於8成的只有國際康健一家,25個月繼續率低於8成的則有7家,其中國際康健、安聯與外商的滙豐、中泰都低於7成。

三、投資報酬率

投資報酬率反映的是一家壽險公司在保險法與主管機關核准的投資項目與條件之下的獲利能力和投資組合的品質。依壽險公司的淨投資收入計算,前年24家本國壽險公司當中,有4家發生投資虧損,而去年此一現象大幅改進,每一家公司的投資報酬率皆為正數,排名第一的保誠人壽更高達7.63%,排名第二的遠雄則有4.64%,這兩家公司的投報率都遠優於前年。

老牌公司則以南山的投報率最高為4.31%,其次為新光4.22%。整體而言,去年投報率排名變化很大,除保誠由負報酬大翻轉,而從前年第22竄升為第一之外,其他例如前年以5.26%領先同業的朝陽,去年投報率僅1.91%,排名20,而前年以5.05%排名第二的中國信託,去年掉到13名,投報率僅2.99%。

外商分公司的投資報酬率以宏利的3.51%最高,中泰則為去年唯一出現投資虧損的公司,投報率為負1.96%。

四、身故保障額度

壽險業去年的新契約保費收入高達1.19兆元,創歷史新高,成長率達20%,但去年上半年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卻僅64.35萬元,較前年的63.75萬元增加0.9%,僅及理想保障額度年收入10倍,即平均約600萬元目標的1成左右。顯見民眾的身故保障額度並未隨著壽險業務大幅成長而提高,保險最有價值的保障功能沒有機會被充份利用。

不過由於商品策略不同,個別公司的個人件新契約平均保額差異相當大,24家本國公司平均保額排名前6名的都超過百萬元,且排序與前年相同,其中保額最高的是主攻投資型保險的安聯,達271萬元,不僅蟬聯第一,且較前年再墊高12.3萬元;最低的是遠雄31.5萬,僅及安聯的12%。外商分公司最高的是友邦270.7萬,最低的是蘇黎世國際約23萬,不到第一名公司的十分之一。

去年本國公司平均保額高於前年者僅10家,其中增加最多的是合作金庫15.3萬與第一金近14萬,減少的則有14家,減少最多的是朝陽的35.6萬。6家外商分公司的平均保額則全數增加,其中以友邦增加81.7萬最可觀。

五、理賠訴訟率

去年壽險的理賠件數達792萬件,各家壽險公司因為規模與歷史懸殊,理賠件數差異極大,以件數最多的國泰人壽為例,去年理賠高達309.7萬件,佔同業的39%,而國泰也是訴訟件數最多的公司,去年共有73件,只佔同業23%,因此除了訴訟件數之外,更重要的是理賠訴訟率。

去年除保誠尚無資料外,沒有發生理賠訴訟的本國壽險公司僅合作金庫、國際紐約與朝陽,訴訟率為0,而老牌大型公司仍以南山的訴訟率最低,其次為國泰、富邦,這三家大型公司的理賠件數分別為前三名,訴訟率也優於同業;第一金訴訟案件最少,只有1件,但因理賠件數僅353件,因此訴訟率最高。

外商分公司除蘇黎世國際尚無資料外,中泰、宏利、滙豐都沒有發生訴訟案件,訴訟率最高的則是友邦。

~精彩全文與圖表詳見6月號(294期)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http://www.rmim.com.tw,請至各大連鎖書店購買,或訂閱現代保險健康+理財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