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系列之2-彈丸香港 國際標準泳池普及

中國時報【(葉士弘)】 今年香港游泳公開賽場館從過去的九龍公園游泳池轉戰至2個月前才啟用的觀塘游泳池,目的是測試新場館。事實上,土地面積僅新北市一半大小的香港寸土寸金,卻有4個符合國際游泳總會(FINA)規格的國際賽場地;相較於台北市2009年舉辦聽奧時選手卻要遠征新竹縣參賽,兩地對游泳的重視高下立判。 香港土地面積僅千餘方公里,大致分香港島、九龍與新界共18個行政區,每區都有游泳池。九龍公園、沙田、觀塘與維多利亞公園4處游泳池,則是港府根據香港游泳總會提供的FINA規格興建,均為符合辦國際賽的標準場地。 九龍公園游泳池是台灣選手熟悉的場地,除香港公開賽,2009年香港東亞運也在該處。而觀塘游泳池於2個月前啟用,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則剛完工,預計9月啟用。 要在土地價值高昂的香港興建游泳池等公共建設,經費是最大問題,但不同於台灣常在土地徵收遭遇難題,港府多選擇在公有地興建,觀塘游泳池就是拆掉舊有泳池原地新建,為了不影響民眾使用,還分期分區改建。觀塘泳池共有1座室內主池與練習池、3座室外池,花費近港幣5億元(約台幣19.3億元)。 港府砸大錢興建泳池,象徵對游泳運動的重視,更重要的是港府與香港游泳總會密切合作,興建時不但依FINA規格,還尊重游泳總會提供的相關意見。讓花大錢打造的場地,不會陷入落成後才發現規格不符,無法辦國際賽的窘境。 具國際標準規格的場地讓香港選手享有理想訓練場地,更可舉辦國際賽事,邀國外好手競技;就像香港游泳公開賽,可直接提升在地選手實力與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