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福聯盟:12年國教不利偏鄉童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教育部推動12年國教,期望給予每個小孩平等受教機會,不過,兒福聯盟21日發表調查,指出偏鄉弱勢學童的教育資源、學習能力、機會都極度貧乏,25%偏鄉弱勢學童無法寫完26個英文字母,偏鄉老師反映學童因學習落後,對課業沒信心,70%偏鄉弱勢學童擔心升上國中跟不上進度,有些國小的孩子早已萌生不想升學的念頭。 12年國教的超額比序項目包含競賽成績、擔任幹部經驗、參加科展,經過兒福聯盟的調查分析發現,偏鄉弱勢學童在這些項目的表現上,比優勢學童略遜一籌,可見12年國教對偏鄉弱勢學童比較不利。 學習機會 優勢弱勢差很大 兒福聯盟進行「偏鄉弱勢學童學習貧窮調查」,調查對象為國小五、六年級學生,依據家庭資源多寡,區分優勢、弱勢學童。結果發現,偏鄉弱勢學童的學習機會比優勢學童少,連帶影響超額比序表現。以擔任幹部為例,超過60%優勢學童曾擔任幹部,僅有45%偏鄉弱勢學童有此經驗。在才藝、獎狀數量的部分,M型化趨勢更明顯,53%偏鄉弱勢學童沒學任何才藝;反觀優勢學童,有25%學習2種以上才藝。38%偏鄉弱勢學童不曾拿過學校獎狀,卻有14%優勢學童,光一學期就拿11張以上的獎狀。 ▲來自雲林的6位小朋友透過繪畫分享長大後的夢想,兒福聯盟籲各界一起響應「點燃生命之火」和「偏鄉100傳愛計畫」,讓偏鄉孩子享有更多公平受教的機會,改變他們的現況。(圖文/楊萬雲)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感嘆,過去弱勢學童只要用功唸書,就有機會唸好高中、上大學;12年國教上路後,不但要會唸書,還要學才藝,對家境貧困的學童並不公平。偏鄉小校代表,桃園縣瑞原國小校長蔡澍勳提到,該校80多名學生,約6成是單親、新住民、隔代教養家庭,父母從事工、農業,半數學生面臨每學期2千多元學費繳不出來的窘境,倚賴學校向民間單位或基金會協助籌措學費,生活溫飽都成問題,遑論參與音樂、繪畫等競賽。偏鄉弱勢學童有教育資源、學習能力貧窮化的問題,近9成優勢學童,家中至少有3台以上的電腦,然而6成偏鄉弱勢學童家中沒電腦或網路。 在學習能力表現上,25%偏鄉弱勢學童無法寫完26個英文字母,許多偏鄉老師也反映學童普遍因學習落後,對課業沒信心,調查顯示高達70%偏鄉弱勢學童擔心升國中後跟不上進度,25%偏鄉弱勢學童,在國小階段已萌生不想升學的念頭。 弱勢兒童缺乏學習動機 蔡澍勳深深感受偏鄉弱勢學童缺乏學習動機,就連月考前夕,都沒有緊張的氣氛,原因在於父母忙於生計,疏忽對孩童的照顧,導致孩童沒有感受到父母期待,失去用功唸書的目標;儘管如此,學校盡其所能協助孩童發展學業之外的才能。經由兒福聯盟協助,學校發展繪畫和扯鈴等社團,深受小朋友歡迎。 ▲桃園瑞原國小校長蔡澍勳表示,偏鄉孩子生活困難,學習意願不高,需大眾協助。(圖文/楊萬雲) 針對超額比序項目不利於偏鄉弱勢學童的問題,教育部國教署高中職組課程教學科回應,各縣市超額比序項目都是由多元學習表現採計原則所訂定,顧慮到弱勢學童權益,每個比序項目都有最高得分上限,例如某項目的滿分為40分,即使累積至52分,仍採40分;就算學生某個項目能力較差,仍可從其他強項補足,單一比序項目不會完全左右整體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