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史話-林毅夫潛逃事件始末

旺報【文╱楊浩】 編者按世界銀行前副行長林毅夫能不能回台一直是兩岸的話題,他於1979年5月16日晚間自其擔任連長職務之駐地──金門島東北角之馬山陣地泅水至中國大陸之角嶼,從一個台灣農家子弟,成為中國大陸經濟學家。本文作者楊浩當年在軍中參與協辦「林正誼叛逃案」,於1998年事過境遷20年,特為文從歷史與人性的角度回溯這段往事,本刊予已轉載。 「林正誼叛逃事件」當初處理之原則是「一不見諸於公事、二不形諸於文字」,故無任何檔案、資料之建立或存在。 1998年3月及5月,台北各媒體都以顯著篇幅報導:「傳奇人物林毅夫兩岸人生19年」,但諸多報導與事實有所出入,我當年有幸參與協辦「林正誼(林毅夫)叛逃案」,看到報導驚醒了一段塵封了20年之久的往事,事已過境已遷了這麼多年,不從兩岸對峙的政治角度來看,而以歷史的角度,人性的角度來看,我衷心祝福陳雲英女士,林毅夫全家團圓康寧幸福美滿的結局! 未主持晚點名 「林正誼叛逃事件」當初處理之原則是:「一不見諸於公事、二不形諸於文字」,所以除國防部外,上自陸軍總司令部以至金門防衛司令部,284師(林正誼隸屬之師)、302師(林正誼家鄉宜蘭之師)有關之承辦單位及人員,對此案之處理原則,皆秉持「不見諸於公事、不形諸於文字」之原則;故無任何檔案、資料之建立或存在,包括我隨同趙一龍將軍前後將近一年時間奔波於台北與宜蘭間,與林正誼夫人陳雲英女士之接觸、連繫、訪談亦復如是,所有檔案資料只有後勤部門之失蹤宣告及我至聯合勤務總司令部留守業務署,為陳雲英女士辦理林正誼撫恤事宜之資料。 我對媒體失實報導之事項,認為有澄清必要,俾使此一事件在歷史留下的雪泥鴻爪中有一份真實的記錄,這或許是當事人林毅夫聞所未聞之事,陳雲英女士部分曾面對而頗堪緬懷的往事,當年在金門服役之官兵及林正誼陸官校前後期同學欲知而不便置問之事! 1979年5月16日晚間9時許,陸軍總司令部戰情室接擭金門防衛司令部政四組反映報告稱:「全門本島東北角284師馬山駐地,連長林正誼晚點名時不到,未主持全連之晚點名,經遍查無著,由跡象顯示己叛逃大陸……」。當時任陸軍總部政四處上校處長的單緒祖將軍即指示我隨其於次日(5月17日)晨搭機趕赴金門,至金門後由金門防衛司令部政四組組長杜健上校陪同逕赴馬山林正誼駐地,並至林之辦公室、寢室巡視,此時金門防衛司令部已清查完畢。 林正誼潛逃時攜帶救生衣一件、軍人補給證,通訊密碼表及駐地作戰計畫等,至馬山喊話(播音)站將星光掃瞄儀之電視閉路系統開啟,見對岸人民解放軍駐地角嶼林正誼登陸處,早晨有幹部隨同主官模樣之軍官在林登陸處指指點點,尤以對一處樹叢圍觀駐視甚久。 當時我方之研判:認為林正誼在黑夜潛逃大陸角嶼時為駐防之解放軍發現而遭射擊,且可能已負傷,由於兩岸長期對峙,相互搜尋情報,彼此捕俘摸哨襲擊狙殺之情事時有發生,擔任衛哨兵之戰士每於黑夜中因風吹草動而心生畏懼,見有可疑目標常不問青紅皂白先開槍再說。 林毅夫潛逃大陸時之名字為林正誼,其原名為林正義,台灣省宜蘭縣人,宜蘭高中畢業考入台灣大學農學院農業工程系,1972年就讀台灣大學農工系時,於寒假至台中成功嶺「大專學生軍事集訓班」接受寒訓時,決定投筆從戎,由台灣學術重鎮的台灣大學轉學就讀台灣鳳山的黃埔陸軍軍官學校44期,成為當時軍方的重點宣傳之一。 林正義為此也上過報章成為新聞人物,由於「林正義」這個名字與部隊長官同名同姓,軍方為避免戰時不易辨認傷亡同名同姓的軍官,凡是後進的軍官都要改名,林正義經內政部核定更改為自選的名字林正誼,潛赴大陸後再易名為林毅夫。 學科成績優異 林毅夫經陸軍官校3年半的養成教育(陸軍官校正期生為4年大學養成教育,因其已在台大讀過半年修有學分),於1975年以陸軍官校44期第二名的總成績畢業(學科成績則為第一名),歷練完一年排長經歷後,擔任副連長時,考入政治大學企管研究所,於1978年獲得碩士學位。 1979年5月16日於金門馬山陣地潛逃大陸時為中尉連長,而非報章報導之上尉連長,因考入政冶大學攻讀研究所時,依據軍方規定辦理停職而留薪,軍方為鼓勵青年軍官深造進修,繼續發予軍中之薪資,但為與在營軍官公平,官階晉陞則於深造教育期間停年,待其研究所畢業恢復軍職才再換敘年資,其中尉年資因停敘2年,尚未屆滿晉陞上尉之年資,故未能與其同期同學同時晉陞上尉。(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