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莫拉克系列:妳什麼時候才會說萬山的話?

再見莫拉克系列:妳什麼時候才會說萬山的話?

■江芸瑤 原住民部落裡,使用的語言是自己文化的語言。由於現代資訊發達,漢族師資進入部落,使用國語的機率逐漸升高,只有耆老使用母語。 早期部落族語是由家庭建立,接著帶到生活、朋友及學校中。現在卻是學校建立族語基礎,卻只是為「認證」而學,真正運用族語在日常生活的又有多少呢?也使得習慣講母語的耆老不得已向晚輩學國語,溝通才不會有障礙。沒辦法學國語的耆老就只能透過別人來翻譯、敘述自己要表達的意思。「溝通」成為一個家庭裡耆老和晚輩相互了解的最大障礙。下面舉兩個部落實際發生的故事為例。 故事一: 某日下班回家,經過耆老的家門想和耆老打招呼,在門口聽見耆老用族語和孫子講話,孫子聽得懂,但卻是用國語回應。只見耆老的表情是不太懂孫子的意思,站在耆老的角度想:「為什麼自己的孩子不會用自身語言說話呢?」回過頭想,我自己也是這樣。 故事二: 寒暑假,據點課程上有長輩和課輔的孩子,長輩和孩子互動時都是叫族語名字,長輩用族語叫著自己孫子的族語名字,叫了好幾次孫子始終沒有回應,長輩起身走到孫子旁邊用國語說:「我在叫你,你怎麼不理我?你忘記你的山地名字嗎?」孫子回:「我忘記我叫什麼了!」 據點班長用族語說課程內容,孩子問:「老師,mumu到底在說什麼?我都聽不懂!」由此可見,族語斷層真的不淺。 在我剛進入部落時,第一個接觸到的是老人據點的長輩,替他們量血壓時,有個長輩用族語問我:「妳回來工作嗎?我的血壓正常嗎?」我當時一片空白,我根本不知道長輩在說什麼?最後長輩選擇用國語和我講話。 經過兩年的時間,長輩和我講話都是用族語,但我的能力只能夠說簡單的句子,或是單字拼湊國語。長輩們很鼓勵我,銜接族語真的很困難,他們偶爾會抱怨為何我們這種年紀的孩子老是說長輩們聽不懂的國語。 高雄茂林區三個部落(茂林、多納、萬山)的語言和文化不相同,我是萬山人,卻住在茂林,說著茂林的話。每當我回到萬山帶老人據點時,長輩總會問我:「妳什麼時候才會說萬山的話?」長輩抱著期許的心情希望有一天我能說自己的話。 看著部落的孩子向長輩說國語,心中總會有些失望,我能做的只有以身作則,偶爾強迫孩子說族語,只有辦課程是沒有根基,必須要從家庭開始,族語每天都要說,才有效果。 (茂林原住民婦幼發展協會) 茂林萬山部落耆老盛裝出席社區活動。 關於作者江芸瑤 江芸瑤,茂林萬山人,萬山族名Latalilie Biduai,部落裡的人都叫她瑤瑤,今年才21歲。因為父母的工作都不穩定,高中畢業後就開始工作,分擔家計。先在茂林區公所擔任行政助理半年,後來因為常到母親作課輔媽媽的茂林原住民婦幼發展協會聊天吃飯,和志工們互動熱絡,又有禮貌,協會總幹事便邀請她去工作。 瑤瑤雖然年輕,但喜歡和老人家聊天,覺得聽他們說以前的故事或講生活瑣事很有趣;協會課輔的小朋友也喜歡圍著她說話,她有一套制服這群小魔鬼的方法;瑤瑤也喜歡和婦女志工一起上課工作,感覺就像和很多位照顧她的媽媽一起生活。「我每次跟那些婦女或是老人在一起我就會開始動歪腦筋,逗大家笑!」瑤瑤彷佛是天生和人相處就充滿了源源不絕的熱情。 瑤瑤留在部落工作已超過3年,慢慢意識到母語和文化快速的消失,去年曾主動組織兒童族語合唱團,目前交由茂林國小持續帶領中;她覺得當自己在最熟悉的環境聽大家說著最熟悉卻又最想學的族語時,仔細聆聽它的音調聲韻,真的是美呆了!「就算是髒話,我也覺得很讚!」瑤瑤如此說著。 涂裕苓/旗美社大莫拉克社區重建站 註:茂林下三社的魯凱族中,惟有萬山部落的族語為全台僅有,無法和其他魯凱相通,故流失的也較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