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美青年揹債「輕」竟成隱憂?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在美國,有愈來愈多 35 歲以下成年人揹的就學貸款金額比重增加,相較之下,信用卡債、車貸、與房貸卻減。乍聽之下,青年揹負的個人消費性貸款變低似乎是好事,但是《Fortune》報導提醒,這對美國經濟成長反倒是嚴重警訊。

2007 年房市泡沫與 08 年金融海嘯之後,無數美國人開始減少負債消費:買屋者認知到,擴張信用買更大更舒適的房子,未來幾年恐帶來更沉重的家庭經濟壓力;揹有學貸但目前失業的大學畢業生,則是反思當初升學意義何在。不只民間,就連美國參眾國會議員,也呼籲削減政府財政赤字。

《Fortune》報導,負債並非全然壞事,適量的負債反應健康的經濟成長,在此氛圍下,消費者乃至貸款人都願意冒一點風險,市場樂觀向上成長。民間消費與政府支出增加帶來的「乘數效果」,能夠有效提振國內信心與經濟成長率。

如今,35 歲以下年輕人身上揹的債務比父母輩還來得低,專家也無法預測未來即使經濟好轉負債比重是否能改善。根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上週發佈的數據,1980 年代之後出生的千禧世代,對於負債敬謝不敏,對財務的焦慮感更甚以往。

但是反觀目前的貸款利率條件,多虧美國聯準會的長期貨幣寬鬆政策,不斷壓低利率水準,使得這群千禧世代享有優於父母輩在年輕時所面臨的貸款利率條件,但顯然青年未受激勵勇敢消費。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的調查,35 歲以下青年家庭平均揹負的債務金額,從 2007 年的 2.2 萬美元,下滑至 2010 年的 1.54 萬美元,減幅高達 29%,但同期間 35 歲(含)以上的家庭平均負債金額減幅僅 8 個百分點。

皮尤的這項調查也反應青年房貸與消費性貸款件數下滑,但這不必然代表現在青年沒有能力付擔房貸,而是因為他們延遲邁入婚姻、共組家庭的時程,因此也無動機買房。此外加上有些人抱定不婚或不生,美國未來國力隱憂浮現。 (接下頁)

現在,青年首購房屋的比率正不斷下滑,年輕人愈來愈不願買房買車讓自已揹債每月付貸款,多少可能透露這群青年目前的經濟實力可能較不允許或難讓他們放心做出這樣長期按月繳貸款的承諾,一方面也不想冒著突然失業沒錢繳房貸的風險。

拿 2001 與 2010 這兩年數值比較,揹負信用卡債務的年輕家庭比重分別是 50% 與 39%,25 歲以下青年揹負車貸的比重從 73% 降至 66%,其它個人消費性貸款同樣銳減。相較之下,青年揹負的學貸比重卻增加。 但整體來看,房貸仍是青年揹負的債務總金額當中比重最高者,為四分之三,學貸則是 15%。

美國紐澤西 Rutgers 大學一項畢業生調查顯示,有四成表示每月學貸負擔迫使他們延遲巨額支出計畫,包括買房與買車。此外,當前新鮮人薪資水準不如以往大學畢業生,也可能是抑制青年貸款消費的理由。

據相同統計,2009 年至 2011 年畢業生平均年薪為 2.7 萬美元,較 2007 年年薪水準減少 3000 美元,這樣的差異並不小,尤其對那些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而言。尤其這個年紀的新鮮人有的需要錢支付學貸頭期款、有些需置裝費添購上班行頭、有些則是到外地工作租屋需要添購新家俱。

現在的美國也與歐洲國家相似,不斷緊縮消費,努力降低負債,但細究青年減債趨勢,透露出美國的未來問題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