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X台積電 共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兒童節前夕,台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簡稱「兒童館」)計畫與贊助合作方案,以長期處於邊陲的地下樓層為核心,擴充以親子互動為本的新教育空間,也補足館內至今無專門兒童藝術教育場館的缺憾。對於兒童館的期許,台積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曾繁城表示:「台積電以科技製造為本業,但人文教育一直是台積電回饋社會的主軸之一,此次基金會贊助台北市立美術館整建舊有空間,打造專屬兒童及親子的藝術空間,這不僅是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長期推廣美育的里程碑,未來也將是台北市及全國推廣藝術教育最重要的空間。」

兒童館建置方案為北美館於「2010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籌辦,重新思考地下樓面部分空間轉型運用的可能性,藝術教育空間的需求在此時獲得正視,起草規畫,並獲得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認同與支持,發展出至今完整的藝術教育空間成立計畫。目的在於重新配置館內既有空間與閒置區域,由梁豫漳建築師帶領的「禾磊建築」團隊進行設計。基地位址選擇館內地下樓層,整合原美術與資源教室、展覽室及戶外中庭,規畫出佔地面積約2,098平方公尺的藝術教育區塊。

在建築概念上,禾磊建築從教育意義的「推廣」意義來發想,並回應北美館原有空間,在虛實交疊的條狀白盒子空間架構中,回應並重塑提出一「打開」的概念,置入了猶如「打開的迴紋針」帶狀連續的空間物件,藉由圍繞、翻摺、穿越、伸展、起伏等連續變化,巧妙的界定各分區並強化連結各個空間,轉向為各種型態與彈性使用的空間需求。空間視覺上以白色基調為主,運用木質與金屬材質在肌理上表現變化,整體而言,兒童館一方面將統合各個功能區域;另一方面達到與本館空間及動線連貫的協調感;在舊有空間中帶給觀眾既延續,且全新的參觀經驗。

然兒童館的空間規畫上也呈現細緻的考量,如入口服務區除了資訊供給,也將搭配具設計感的休憩家具,創造參訪起點的邀請與安全感;展覽室與主入口搭配,延續原作展出與白盒子的概念;大小工作坊提供靈活的體驗與創作基地實踐;過廊和戶外中庭則以簡約、半開放性的設計引導參觀動線及空間節奏;互動區則是連結室內與室外,鼓勵觀眾社交與互動的區域,提供一處在參觀結束前,得以沉澱一日藝術體驗等。近年來國內公立美術館或私人美術機構逐漸重視兒童美術教育活動的專屬空間規畫,如國立台灣美術館、高雄市立美術館於2005年分別成立兒童遊戲室與兒童美術館,私人教育機構蘇荷在2003年也成立私人的兒童美術館等。北美館自1999年以來便舉辦美術館教育國際研討會,累積國際經驗至今,終於預計在今年底開放屬於北美館的兒童館,在各項硬體設施功能大致公布後,也許我們更期待這座首善之都的兒童館,將為台灣的博物館藝術教育注入何種軟體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