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日」艾波與筱珍分享受助到助人

8月1日是「原住民日」,為紀念原住民過去與現在為台灣社會所做的努力與貢獻。台灣世界展望會東區辦事處特別分享從「受助」到「助人」社工員愛的傳承二代資助情。

童年曾是展望會資助童,後來因媽媽一句「妳都不幫助我們自己原住民,那還有誰來幫助他們,上帝會祝福妳的。」鼓勵太魯閣族的艾慧蓮堅持在第一線服務族人二十年,她所輔導的資助童高筱珍,如今也像她一樣成為展望會社工員,服務原住民弱勢兒童。二人同樣以回饋的心關懷原住民,成為展望會社工員愛的傳承行動,在「原住民日」別具意義。在展望會東區辦事處林綉錦主任的陪同下,共同呼籲花蓮鄉親加入愛心資助人行列,施比受更有福,分享愛和希望!

身材「圓滾滾」個性開朗的艾慧蓮,小朋友都喜歡叫她艾波,她說這樣比較親切。家住秀林鄉重光部落,部落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全都認識,如數家珍,始終保持笑臉,任何事都幽默以對的艾波,其實,在笑容之後,是有個艱苦深刻難忘的童年。在小學二年級時,因家境關係成為展望會資助童。當時爸爸是一名謝禮微薄的傳道師,根本無法照顧三兄妹,她經常會自己煮飯加醬油當晚餐。

艾波還依稀記得她的資助人是一位住在澳洲的阿公幫助她,她參加許多活動中,最有印象就的就是有組合唱團,那時也曾代表去台東比賽。更有一個件刻骨難忘的事,有一次爸爸特別送她參加展望會夏令營後,在回家的路上發生車禍意外,爸爸因而過世,到現在她仍難忘懷,也成為她堅守展望會社工員崗位的重要動力。

想一想時間過的好快,社工年資近二十年的艾波,猶記得剛上班時,在表達上常常發生原住民國語情形,在訪視時也發生許多趣事,常遇到許多不同狀況的家庭,常常也看見這些孩子的遭遇,常問為什麼這樣?能幫他們什麼?在工作中也曾遇到困難,但是想到自己身為原住民,以前也曾受過展望會幫助,所以就秉持回饋展望會跟幫助自己族群的心,繼續服務至今。看到服務的孩子可以完成學業或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就覺得很有成就感,心中也有一股衝動只要她服務的資助童都一定要上大學。尤其,看到筱珍跟她一樣從事社工的工作,就覺得心裡很高興。目前她仍在展望會壽豐中心服務,有時候她的孩子也會問為什麼媽媽每天很晚回來、假日也要加班,她都會告訴他們展望會在幫助更需要的孩子,有時她也會帶孩子參與飢餓三十,讓他們體驗去幫助別人,雖然服務族人有酸甜苦辣,但艾波說,她很喜歡。

太魯閣族的高筱珍,也住秀林鄉重光部落,父親本身罹患心臟病,由於家中七名子女眾多,全家擠在不到十坪簡陋的木屋中,生活陷入困境,排行老二的筱珍便肩負家庭重責。在讀書過程看到家裡因為經濟因素遇到許多瓶頸,了解到自己需要努力讀書奮發向上。過程中展望會的介入關懷以及在經濟輔助的幫助之下,讓她開始認識展望會,並且期望有一天可以像關懷她的社工老師艾波一樣,到原鄉地區去幫助那些跟她有相同境遇的學童。

品學兼優的筱珍,原本高分考上第一志願花蓮女中,但因經濟因素,背著爸媽選擇學費全免的私校就讀,至今談到此事,她還會不禁淚下。為了圓夢,她考上東華大學,成為家中第一個大學生,成為弟妹表率,而大弟廷瑋也受其影響,考上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系即將升大四。

筱珍大三開始還輔修了民族社會工作學位學程,就是期望自己未來能夠回饋服務。在她的生命歷程裡,因為有社工老師艾波等的輔導以及情緒支持,讓她在求學路上不致迷惘,且也更堅定自己未來要朝向社會服務之路邁進。畢業後,選擇在部落做第一線社工服務回饋,目前在展望會光復中心服務,在原鄉部落服務也更能有不一樣的看見。筱珍說,當社工後心態以及自己處事的態度都非常重要,另外保有一顆當初想要成為社工員服務初衷的心,也是很重要的。

筱珍自小學(民國88年)就受展望會資助,成長路上除了資助人愛心陪伴外,她也積極參與各項方案活動,助學金及交通住宿補助也都幫了大忙,尤其,每到寒暑假她都爭取返鄉工讀機會,靠自己努力及展望會提供的機會,她就一路打工賺學費並分擔家計。從小在教會青年會長大的筱珍,分享常感動她的一句聖經金句是:「凡你們禱告祈求的,無論是什麼,只要信是得著的,就必得著。」

在「原住民日」艾波與筱珍,二人同樣以身為原住民為榮,但在驕傲的同時,她們也希望不忘記要付諸行動為原住民族群、以及為部落服務。

展望會東區辦事處主任林綉錦說,花蓮縣是全國原住民人數最多的縣,目前在花蓮所服務的資助童超過五千人,原住民兒童數超過總人數的三分之二,這些原住民兒童與一般兒童,最大的差異就是受教資源普遍不足。她希望透過從「受助」到「助人」社工員愛的傳承二代資助情。呼籲更多原住民及愛護原住民的朋友,幫助國內外原鄉兒童擁有豐盛生命。讓世界原鄉兒童的生命因此更豐盛、有盼望!捐款請利用郵政劃撥帳號:01022760,戶名:台灣世界展望會,註明:「資助兒童計劃」請洽愛心專線:03-8236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