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視野:12年國教應建立 原住民教育的聯繫平台

■王雅萍 夏日炎炎,筆者6月9日經過景美女中校門口看著考完末代基測的考生走出校門,就在2013年這一天,歷時13年的基測正式走入歷史,明年將由國中會考和特色招生接棒。 2013年可說是原住民教育的關鍵變革年,從年初開始就大小原住民教育相關會議不斷,年初教育部進行組織改造,教育部綜合規劃司與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設置原住民族及少數族群教育科,正式有科級的原住民教育專責單位,雖然不符原住民各界呼籲成立原住民族教育的司級專責單位的殷殷期盼,總是寥勝於無。 行政院原民會6月開始召開系列「自決與永續發展─21世紀原住民族國政會議」分組討論,其中教育學術組針對原住民的教育學術,分別為「建構民族教育體系設立部落學校」、「營造原住民族媒體環境」、「復振原住民族語言」及「提昇原住民族學術研究與高等教育」4組議題子項進行集思廣益的討論,在今年8月1日的原住民日舉行的原住民族國政會議提出報告書。 行政院原民會為保障原住民族的教育權和文化發展,推動「部落學校設立10年計畫」,3所原住民部落學校:排灣族大武山部落學校、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阿美族Cilangasan部落學校等相繼掛牌開學,接下來泰雅、布農、雅美(達悟)3族部落學校已展開籌備工作,喊了20多年的原住民的民族教育終於正式開步走。原民會孫大川主委不斷強調部落學校的核心思想是:「以部落為教育現場,找回教育權。重新塑造原住民,復振語言和文化。」 過去原住民社會一直希望把部落當成教育主體的教育權拿回來。之前已陸陸續有撒古流所倡議的「部落有教室」、尤瑪達陸從編織起步的野桐工坊與色舞繞民族學園、撒可努帶頭開辦後各地風行的獵人學校、台東巒山的布農族森林博物館、新竹司馬庫斯部落以新光國小分班所進行的部落學校教育實驗、屏東文化園區運用公益彩券經費所推動的石板屋營繕工班學校,還有已經在15縣市推行的部落大學成人教育。 原民會開辦部落學校,挑戰最難搞的國一到高三的教育青年之心,可說是連結文化認同的青年文藝復興運動。 部落學校上路了,期待未來可在12年國教變革中扮演的原住民青年教育方向領航者,面對挑戰把握機會,碰撞出新的原住民教育出路。 12年國教的變革將會是原住民族教育的機會,雖然年初以來,教育部原住民教育政策委員會和行政院原民會的教育審議委員會會議不斷,卻因為12年國教會考是由15個分區負責,每一分區縣市會有不同的入學採計方式,當時在全國各分區分開做升學說明時,並未對原住民的升學方式與橫向聯繫有過整體討論與計畫追蹤,急待建立12年國教中全國原住民族教育的聯繫平台,彙整各縣市對原住民升學機會的影響評估與因應策略。 (政大民族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