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乳癌患愈來愈年輕小於35歲 占9%為美國4.5倍

台灣的乳癌患者已有年輕化趨勢,醫師提出警訊,呼籲有家族史、早月經及未曾哺乳者,都是高危險族群,應儘早定期接受檢查,才能避免治癒率不高的晚期發現後果。 專長血液與腫瘤學的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陳雅萍醫師表示,台灣的乳癌患者越來越多,年齡層下降,相較於西方國家,國人乳癌診斷年齡介於45至49歲,遠小於西方的70至74歲。 其中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台灣比例為16.6%,美國是8%,小於35歲比例台灣是9%,為美國的4.5倍,其中小於38歲以下的年齡層的乳癌患者,很多是未婚與職場中的女性。 陳醫師說,年輕型乳癌定義是40歲以下得病,35歲以下則稱為極年輕型乳癌。根據研究顯示,年輕型乳癌具有細胞惡性度較高、預後較差、易復發、較多為荷爾蒙接受體陰性、較多為表皮生長因子第二型接受體表現等特性。 對年輕型乳癌婦女,醫師除了採行手術以外,會進行較為積極的後續輔助性化療、電療或抗荷爾蒙的治療,但患者得面對不適,更多的是心理上負擔產生焦慮徬徨,擔心生育能力會因治療而下降,進一步影響到她在異性交往上的障礙與動力。 由於年輕族群的乳癌比高齡患者症狀更不易顯現,發現也較為晚期,陳醫師呼籲一等親若有人得過乳癌,或是30歲以後生第一胎或未曾生育的婦女,以及未曾哺乳者與12歲以前就早月經婦女,最好能夠儘早接受定期檢查。